清代孙温画的红楼梦本--大观园。(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声明:此文与《红楼梦》没有关系,只是借用其中几个人物及个别情节而已。
序
放眼当今文坛,有不少反映古代宫庭斗争的作品。电影、电视也热衷拍此类内容:女人工于心计,男人善用权术,或者打打杀杀,充满暴力……当然,这样的内容可以写。也不乏优秀值得一看的作品。但大千世界,精彩纷呈,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只有杀伐争斗,阴谋,权术。更有千千万万善良、真诚、本分的普通人,他们互相关爱,相互扶持。本书是写“善”的威德:“爱”的力量。这就是写此书的目的。本书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一群善良人的故事。
关于“林黛玉”,开篇第一回,就写林黛玉死而复生,正如凤凰涅盘,浴火重生,胞胎换骨,因此此书中将塑造一个崭新的“林黛玉”,相信读者会喜欢。
第十二回 围炉夜话悟大道 雪中送柴见真情
忽一日,朔风大作,刮了大半天。到傍晚时分,彤云密布,天气骤冷,鹅毛大雪纷纷扬扬飘下来。吃过晚饭,大嫂在厅里生了炉火,众人无事,围着炉子闲话。忽听大门响动,大嫂忙迎了出去,只见一位老人带了一个小童走了进来,只见老人白须飘飘,目光炯炯,风采绝伦,宛如仙人。大嫂说:“您老是--?”黛玉迎了出来,亲热地喊:“里长爷爷,快请进屋,这是我大嫂。”老人一进屋,小翠拉着杏花“朴通”一声,跪在老人跟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黛玉笑问:“怎么一见面就磕起头来?”小翠说:“我一看到爷爷,就知道他是个神仙,就不由得想对他磕头。”老人笑眯眯地说:“好个灵秀的孩子!”黛玉这才说:“这是我大哥,大嫂,那是他们的四个儿子,这个叩头的小翠是他们最小的女儿。”老人对全家人打量了一下,颔首微笑。黛玉问:“爷爷,外面下着雪,天气这么冷,您老人家冒雪而来,有何事?”老人说:“咱本地人都知道到大森林里捡柴,你们初来乍到,这大雪天,万一断了柴薪怎么办?所以我和小孙儿就送了几捆柴来,顺便带了一袋子大米,都放到门楼底下了。”大家都十分感动。大嫂眼睛湿润,说:“我们全家到了这里就感到回到了真正的家,人未到,乡亲们就把房子打扫干净了;您又像父辈一样疼惜我们,真不知怎样报答?”老人笑着说:“说什么报答?一家人应当互相关心。”
大嫂连忙泡了一壶热茶,双手递了一杯茶,又端来一盘炒花生,一盘炒瓜子。“这是我自己做的,您老尝尝吧!”大家边吃边聊。黛玉说:“我们一家从此就加入您老的大家族了,和乡亲们是一家了。所谓‘随乡入俗’,不知咱们这里有什么规矩,望您指点一二,免得日后做错了事。”老人捋了捋胡须,微笑着说:“我们这里从来没定过什么规矩,更没有什么限制人的条条框框,祖祖辈辈,只凭天理做人。”紫娟说:“天理?对!您老人家说的真对,就是‘天理’。”
“说起来‘天理’很大,其实也很简单。我们这里妇孺皆知,这也是作为天地间的人,绝对要知道、要做好的道理。”人们静静地听着,老人洪钟般的声音在敲击着每个人的心扉。小翠问:“那这里的人都不吵架,打架吗?”“遵从天理的话,人们是极少吵架的,打架就更不可能出现了。”里长爷爷说。
黛玉说:“听爷爷这番教导,如坐春风里,我们受益颇深。爷爷说这里没人定规矩,世代只奉行天道,这是否叫大道无形。细想起来,这个无形的大道,倒比山外人订的什么三从啊,四德啊,不知高出多少层了。”老人看了黛玉一眼说:“那是人订的人道,当然无法与天道相比。你的悟性较好。”大嫂说:“爷爷您喝点茶润润嗓子吧。您吃点花生。”说着又端了一小筐瓜子分给大家,大家边吃边聊。此时外面北风呼啸,室内却温暖如春。
此时蹲在角落里的大哥忽然问:“咱们这里的乡亲是本地人呢?还是从山外来的?”老人说:“差不多都是本地人,只有一家姓沈的人家是从外地逃进来的。大约二百多年前,明朝有个奸臣魏忠贤害死了很多忠臣,其中有位姓沈的大官在皇帝面前列举魏的劣行。魏忠贤知道后,设计陷害沈家。沈家十几口人披枷带锁被流放到大沙漠。经过一片黑树林时,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暗无天日,几个押送的军官从马上跌落下来。沈家的大儿子趁机连忙牵着全家人往林子里跑。他们慌不择路,拼命往树林深处跑,唯恐后面的差役追来,一家人跌跌撞撞,爬起来再往前跑,也不知跑了多少时辰,就撞进我们山里来了。见了乡亲,仍心惊胆颤,问:“后面有没有人追来?”
当时的里长笑着安慰他们:“放心!恶人是进不来的。”这一家人知书达理,待人和气,从此这一家人再没离开,如今这沈家已有一百多口人了。”爷爷想了想说:“还有一人是从山外来的,就是你们的姑奶奶。”“姑奶奶是怎么进来的呢?”秉智问。“你们的姑奶奶没讲给你们听啊?”“没有,爷爷您就讲讲吧。”秉智催爷爷快讲。
爷爷说:“六十多年前,我们这里有个年青人因姐姐要出嫁,要到山外买点东西。半路遇到了劫匪,把银子抢走,还被打了一顿,年青人反抗,被土匪头子一脚踢到了膝盖上,当时膝盖骨就碎了。他无法站起来,就爬呀爬呀,爬到了一个姓柳的人家开的药房。柳家人急忙给他医治,就这样在柳家住了整整一百天,年青人的膝盖骨长好了,身体也养壮实了。回到山里时,身后还跟着一个标致的姑娘。”小翠坐在一个小凳子上,偎依在老爷爷身边,仰头盯着爷爷问:“那标致的姑娘是谁?”“是柳家的一位小姐,也就是你们的姑奶奶。后来那个年青人就是你们的姑老爷了。二年前那个年青人九十岁了,仙逝了。”
“还有呢?”小翠问。“还有就是你们这房子的旧主人,主人是个将军,一家人在这住了三年,本已瘫痪在床的两位老人站起来了,身体越来越硬朗,将军儿子的哮喘病也不治而愈。”小翠喜得直拍手:“太好了!我姑姑的病也会好的,怪不得干爹非要带姑姑到这里来。这里为什么这么神?”大家说说笑笑,不觉更深。里长爷爷起身告辞。大哥和大侄子点上马灯相送,直到看见祖孙二人进了院门,方回。
第二天雪小了,只有星星点点的雪花慢悠悠地飘洒。大哥问大嫂:“还有多少柴?”大嫂到柴房一看,“这是主人留下的,大约还能烧一,二天。”大哥说:“在家闲得发慌,不如进林捡柴去。”接着站在院中喊:“小子们,听到没有,咱们到大树林捡柴去。”四个儿子从自己的房间奔了出来,戴着斗笠,披了件旧外衣,跟着爹出了门。大嫂正要关照几句,只见小翠和杏花也窜了出去。等大嫂追到大门口,马车已经跑出一箭之地了,满车欢笑声。
到了傍晚,仍未见捡柴人归来。嫂子已到门口张望几次。嫂子咕哝着:“该不会让老虎吃了吧,现在老虎没食,饿着呢!”紫娟说:“若真见到老虎,只怕老虎被你那几个儿子吃了呢!放心吧,这秀林没有野兽。说不定在林子里玩疯了。”正说着,听到门外的马车声,嫂子早迎出去。七,八个人匆匆进门给嫂子打了个招呼,各自进屋换衣服去了。嫂子往车上一看,空荡荡的,只一个角落里放了两小捆柴。大嫂进门一边帮两个小女孩用干毛巾擦头发,一边问:“七,八个人,去了一天就捡那几根柴?你们到底干什么去了?”小翠说:“柴难捡,一人只捡一根。”嫂子生气了:“胡说!”
杏花说:“婶婶,别听她乱说,林子里的柴可多了,满地都是,叔说是因为前天刮了一天风,干树枝都刮下来了。那不是捡,那就是抱柴,不一会每人就一大抱。我们七个人,个个眼疾手快,大半天就抱了满满一大车。叔说先到老姑奶奶家,看看三位老人生火了没有。老姑奶奶一看一大车柴,很高兴,就带我们到村子里每个孤寡老人家送了一遍。爷爷奶奶们可高兴了。本来还留了些是咱家的,正巧碰到一家人生娃娃,要到隔壁家借柴,我们就把柴给了她家。还留两小捆,叔说怕姑姑冷,是给姑姑今晚生炉子的。”大嫂听后,眉开眼笑:“好!好!你们做得对。这就是族长爷爷说的--”两个小姑娘一齐答:“与人为善!”“我犒劳你们,杀了一只老母鸡,熬了一大锅汤,做了呼啦汤,走,咱们吃饭去。”三个人出了门,只见青儿,丹儿静静地站在厅里。“你们俩何时过来的?”嫂子问。“听你抱怨柴捡的少,怕你打小翠,我们急忙过来拉架的。”紫娟笑着说。
全家进了餐厅,只见大方桌上已放了四大碟菜,一大摞捞饼,那边厨房里一大锅香喷喷的汤冒着热气。大嫂问小翠:“你忘了吗?”“对!对!我喊刘爷爷去。”蹦跳着出了门。小翠拉着刘爷爷的手,边大声说着话,边进了门。“什么是呼啦汤?我从来没吃过。”刘爷爷说。小翠把刘爷爷拉到上首坐下,说:“呼啦汤可香了,里面有面筋,花生米,豆腐皮,黑木耳,我娘用鸡汤熬的,就更香了。”四哥说:“因为太香了!喝起来留不住口,就一口接一口,就呼啦呼啦响了!”小翠接过第一碗,放到刘爷爷面前,“爷爷,您喝,看呼不呼啦。”大家都笑了。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