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如和煦的阳光普照,尊重、赞美、帮助他人能够获得善报。(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人的一生存在非常多不好的心,包括贪心、痴心、显示心、憎恨心、比较心、安逸心……修炼人认为“修炼”是一个慢慢去掉执着心,一点一滴把自己内心不好的想法放弃、磨掉的过程,其中有一颗心一定得去掉,否则不得圆满。您知道是哪颗心吗?
有些人和别人相处的时候,由于自私、心胸狭隘,看到别人得到好处,优于自己,心里就非常难受,担心别人超过自己,想要将他人的利益占为己有,想要将别人打压下去。是的,就是这颗心──让人行这些恶事的根源就是一颗“妒嫉心”。
举例来说:当孩子看到手足的表现获得父母更多关心,当同学考试成绩更好,更受师长瞩目,或同事获得主管关爱的眼神……心中小小的妒嫉火苗可能渐渐升起,若不能转念“欣赏”、“祝福”、“与有荣焉”,则很可能因为妒火中烧而衍生出憎恨心,甚至做出不理智、加害他人的行为。
每个人各有所长,别人的长处可能是我的弱点,但我发挥优点也可能是别人望尘莫及之处。一个心胸宽广,能够用赞美的眼光尊重、善待他人的人,不但不会妒嫉他人,还能尽心尽力帮助别人,所谓“君子有成人之美”,自己也能受到激励,善心获得好的回报。
反之,妒嫉、诽谤、加害别人,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毫发难欺莫乱行。到底刻薄终削福,因果报应不徇情。”最终自己得到好处了吗?
妒嫉同窗 陷害心起
明朝时,宋之信和常不器两人是同窗学友,二个人皆有出众的才华,学业上的表现亦平分秋色,都相当优秀。
不过,各项考试的成绩以常不器更加出色,经常获得第一名,相较之下,宋之信就略逊一筹,往往屈居第二。
宋之信是个自尊心、好胜心很强的人,两个人之间也因为无形之中的“比较”而生出日渐浓厚的妒嫉心。宋之信对于常不器的优秀表现心中不服,老认为他抢了自己的风采,于是,就渐渐生出了“陷害”常不器的想法。
诬告贿赂 果然得逞
等着等着,机会来了,刚好到府试的时候,二个人都被选上,原来卷子上的批语,常不器的比宋之信的更为优秀。宋之信心中升起非常浓烈的妒嫉心,就捏造众童子(习举业而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的书信,诬告常家富豪利用金钱买通关节,想靠不正当的手段取得第一名。他故意将这些伪造的贴子张贴在府衙前面人来人往之处,很快地就受到众人的指指点点。
郡侯心知肚明,知道这是诬告,但却认为既然有这样不利于常不器的议论出现,将其名列第一有所不妥,怕后续遭人非议,自己惹上麻烦。于是,大笔一挥,索性把常不器的名字排在第十名以后。
宋之信城府颇深,为了掩饰自己做的坏事,在常不器面前大放厥词,辱骂捏造事实,诽谤常不器的人,埋怨苍天无眼、神明不公平……假装出为其打抱不平的样子,所以常不器一点儿也没有怀疑这等丑事竟然就是他一人干的。
火烧考卷 计谋落空
学院(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按临,常、宋二人都被选中,一起到省上参加考试,监考非常欣赏宋之信的文章,特别呈到堂上去推荐,主考官看了也觉得宋之信的文笔突出,文章内容无懈可击,决定将他列为第一。
到了张榜那天,怪事发生了,当监考官取来考卷加以校勘的时候,想不到蜡烛竟落下灯花儿来,把卷子都给烧完了。大伙儿面面相觑,深感奇怪,这可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啊!
名次排定不出来可不行,只好把书经作为备卷,排列名次,而自备卷获得第一名的正是常不器。常不器从此步入仕途,后来一路顺遂,历任显官,而心怀不轨害人的宋之信不仅没有如愿以偿,而且还没有等到成为贡生就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