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应当要登高、赏菊的重阳节时,很多人会联想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图片来源:Adobe Stock)
2017年十月二十八日是黄历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提及与重阳节相关的诗作,大家几乎会立即联想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这一首七言绝句,明显地揭示出重阳节的风俗与意义,值得人人念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的大意是:
我独自一人成了异乡客,每次遇上佳节就会加倍地思念着亲人。
身处远地的我知道兄弟都去参加重阳的登高习俗,大家都插戴着茱萸,唯独少了我一个。
游子遇重阳思亲友
王维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应该是身在长安谋取功成名就,据《御定全唐诗录・卷十三》所载,我们应可以推知王维写这首诗时,正值“时年十七”。虽然说在繁华都城的年轻人容易受到花花世界所诱惑,或是喜欢在热热闹闹的地方四处游历,以增广见闻。可是,对异乡游子来说,难免因为孤独一身、无亲友在旁陪伴而深感惶恐或寂寞。
看呐!此诗的首句,就以“独”、“异乡”、“异客”,揭开这位游子的心境。毕竟是寂寥的一人待在不熟悉的领域内,岂能像在家乡时那样大大咧咧、不经过分戒备与观望地随意游走。甭说指望碰巧有个好时机与“异乡”的生人攀谈开来,说不定连在“异乡”的路上碰见认识的人要聊天都显得过分生疏或只觉得別扭、过于客套了。本该精炼的诗词却又在同一句中出现了两个“异”,即使王维不真觉得身处在不熟悉的境地是具有被隔绝在外的“异”,倒也让读者自个儿嗅出那么一丝丝的寂静冷清了。
有时候尚未外出,仅待在熟识之地,或仅仅是平时的闲散或忙碌之际,都不免发生突然思念起某位熟识之人的状况了,那么,一旦碰上人人都欢乐地相聚、开心地喧哗着的佳节时,异乡游子孤绝一人的,又怎不会开始加倍地念想着家乡亲友呢?况且,这个佳节还是又称为“敬老节”的“重阳节”,也就是古人很重视的、人人会选在这一天一起出游登高的“登高节”。这种应该要欢乐度过的佳节,怎不令远在他乡的游子暗自感伤。
不过,最两句倒是挺特别的。王维并未直截说出自己这位异乡游子的思念之情,或是将周遭的热闹来与自己的寂寞心境做个对比,以加重游子应该不会缺乏的郁郁寡欢,反倒是描述远方的弟兄们应当是参与了以往的重阳的登高习俗,在再一次体验了过往的插戴茱萸的习俗时,身边就是独独少了一个他(王维)。
如何?是不是话锋一转,让人觉得应该要哀愁要感叹,会因为满满的浓烈思念而抱憾不已的人,应当是插着茱萸又与众人一齐登高,但却又缺了王维的共襄盛举的王维的兄弟了。这时,游子反倒成了淡然之人,冷静地沉思着那些在家乡进行着重阳习俗,但又应当在思念着他这位异乡人的众亲友。
当该抱憾之人不抱憾,该孤寂的人不孤寂,是怎样的一幅奇景?面对此吉祥佳节,应当是自己牵挂的故乡亲人,反倒让自己如此不寂寞地思索着:“他们因为少了我这异乡游子而出现了遗憾”,如此一来,王维岂不塑造了重阳节的另一种另类景致!属数有趣。
参考资料
辛农重编《唐诗三百首》(台北:地球,1992)
晓芸〈重阳节的由来与意义〉
〈重阳节为什么又叫老人节?〉
《御定全唐诗录》(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