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香港小学生阅读能力下降,以普通话教学的学生阅读能力更逊一筹。(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7年12月7日讯】(看中国记者钟灵综合报导)香港学童的阅读能力曾经名列全球前茅,然而在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日前公布的“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结果显示,香港学童在50个国家及地区中排名下跌至第3、阅读兴趣更是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而因近年政策而使用普通话教学(普教中)的学生,其阅读能力更逊一筹。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谢锡金表示,港童成绩好但兴趣弱,可能会“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线”。
阅读能力下降兴趣低 与教学模式有关
《明报》报导,港大进行一项大型国际研究,评估全球50个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小学生阅读能力、阅读行为和阅读态度。香港方面,研究对象包括了香港139家小学、共3533名学生和3499名家长。2011年港大曾进行相同研究,当时香港学童的阅读能力名列榜首,但最新研究显示,香港学童阅读能力分数下跌,并下降2名至第3名,由俄罗斯名列榜首、新加坡则列第2名。
研究结果显示,香港学童阅读兴趣偏低,仅36%学童对阅读有较高兴趣、远低于全球平均值43%,在50个国家中排第33名。
主持研究的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伟业认为,研究反映香港学生的学习模式相当机械化,“老师要我读书、那我就读,也可以读好”,但学生自身却缺乏兴趣。林认为,如果能够培养学生兴趣,相信阅读能力可以更进一步。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张慧明则强调,阅读不应该是基于“功能性”,要求学生像做功课一样,而是应该培养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寻求知识、成为“一生都会阅读”的人。
香港学生在阅读课堂投入度的评分为排名中最低,谢锡金认为,或许与香港学校教学难度有关,指难度要适合学生,学生才容易投入。
教育界立法会议员叶建源表示,研究反映的情况与学校教学模式有关,因为香港学校过度操练的情况普遍,可能令学生失去对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叶指出,学生的短期成绩表现不能代表什么、也不能代表学生的真实学习能力,香港教育系统应该致力发展学童的兴趣和信心,鼓励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普通话教学成效低 学者:不应牺牲发展语文能力时间
此外,该评估亦发现,受政策影响实施普通话授课的学生,其阅读能力较以母语粤语授课的学生低。
参与研究的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罗嘉怡分析指,普通话教学学校需要额外时间让学生适应普通话环境,因此语文学习方面滞后。罗表示,学童升读小学后,需要至少半年时间学习普通话发音,然后才能逐步理解老师教学内容,而以粤语教学的学校在这半年间已经正常开始课程。罗认为,如果学生需要学习普通话,应该循序渐进,不应牺牲发展语文能力的时间。
谢锡金亦表示,研究反映以普通话教中文并不会特别提升学生的中文阅读水平。
教育局执意推行普通话教学 无视港童语言环境
所谓的“以普通话教授中文科”是2008年起港府开始推行的计划。香港在主权移交之前,实施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主权移交后,则以粤语为主要教学语言,不过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香港应该与大陆接轨”,促使港府其后以钜额拨款、执意推动部分学校以普通话教授中文科,并指有关措施可以“改进学生阅读和书写能力”。目前香港有超过7成学校设有普通话教学班别,当中有25%为全校采用普通话教学。
2012年香港出现“国民教育争议”,教育局曾刊登一篇为题《语文教学支援》的文章,文中否定了香港社会中粤语的语言地位,指粤语并非“中国法定的方言”,而“普通话才是法定语言”并指其反映“内地与香港经济及文化的紧密联”,引起港人不满,指法律中规定中英文为香港2个法定语言,并无定义“中文”是否指特定语言,而港府却自行决定将粤语矮化为方言。港人亦指出香港超过97%人日常都说粤语,质疑教育局强推普通话教学的行为漠视港童生活和语言环境。由于受到多方批评,教育局罕有道歉,并删除有关文章,但仍被港人批评做法“儿戏”。
教育局昨日亦有回应有关排名,发文大赞香港教育“正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不过惹来港人批评港府“好大喜功”,指香港近来不少国际排名都出现下降,但港府“视若无睹”、“自我陶醉”、认为自己“成绩不错”,而面对国际社会的批评,港府亦采用一贯说词,指“不得干预香港内政”,态度无异于“掩耳盗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