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泡脚能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大家都知道心脏对人体的重要性无可比拟,心脏罢工,人就停摆了。可是,您知道人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位,堪称人体的“第二心脏”吗?
《黄帝内经》说:“人之衰老始于足,足血盈则身心健。”俗谚亦云:“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脚。”“脚”就相当于我们人体的“第二心脏”,几十年下来,它承担了许多身体的重量,久站、跑步、运动等都增加它的负担,但是我们往往比较注重身体的养生,却忽略了它。
如何养护双脚?中医理论认为,脚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踝部以下有66个穴位,和全身的五脏六腑经络有密切相关。
冬天寒冷,会刺激脚部血管收缩,血液运行若出状况,容易诱发多种疾病。而热水泡脚不但可以加速血液循环、驱寒、消除疲劳、帮助入睡、增强体质……还可以刺激这些穴位,调整脏腑功能,减少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泡脚的方法
泡脚的时间,通常以晚上9点为宜,此时肾经气血较衰弱,泡脚有补肾气、养肾、活血的功效,可以彻底放松白天的疲劳。
中医认为泡脚的高度约到脚踝上3吋(脚踝上10~15公分左右)即可,不必泡到小腿肚。由于泡脚桶的大小不一,通常泡到膝盖以下都可以,如果想要达到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静脉曲张的目的,则可以泡到小腿肚。
由于人体脚部皮肤温度约为34℃~35℃,所以水温稍高一点,大约40℃左右最适宜,不要太烫,时间则为20~30分钟,泡到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为了维持水温,如果有便利条件,水凉了,可请家人帮忙更换一盆温度适宜的水,或者另外准备一个桧木桶,放入电汤匙加温,但是更换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取出电汤匙,确认水温没有高过40℃,以免烫伤。
泡脚时,不妨一边用手揉按涌泉穴和太冲穴,有助于降低血压;按摩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有防治脾胃病的作用。
泡脚以后,脚部的汗毛孔全开,应该立即擦干脚部保暖,穿上袜子或软毛保暖的拖鞋均可。
泡脚的禁忌
吃饭后,人体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系统,如果立即用热水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供应,且泡脚会使全身血液循环加快,容易引起头晕不适,因此过饱、过饿、进食中或饭后半小时内都不宜泡脚。
心脏病患、低血压、经常头晕者、心功能不全患者等特殊人群,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或长时间泡脚,否则可能导致血管扩张,全身血液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而缺血、缺氧,导致发病。
糖尿病患或末梢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等,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易被烫伤,也需要留意控制水温和泡脚的时间。儿童不宜用过热的水、长时间泡脚,避免脚底韧带松弛,不利足弓的形成和维持,久之易形成扁平足。
静脉曲张、心脑血管病患、皮肤发炎、烫伤或起泡的脚气患者,以及脚部急性扭伤、外伤者都不宜泡脚。
中药泡脚
泡脚水里面加什么好?一般用清水或盐水就行了,泡脚水中加入1~2匙盐有通便、消炎杀菌、消除疲劳、助眠的作用;若是加醋,则能收祛除风湿、脚臭、防治脚气、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另外,泡脚水里加入以下4种好东西,也能收到很好的强身保健功效。
1、生姜
生姜辛温,能祛寒解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怕冷、手脚容易冰凉的人适合用生姜泡脚,持续泡一段时间可以改善此症状。
取15~30克的生姜(约半块中等大小的姜,如水量较多或怕冷症状较严重,可酌增姜的用量)拍扁,放入锅中,再加半锅水,盖上锅盖煮约10分钟,煮好后倒出,加适量冷水到40℃左右(一般以不感到烫为宜)。
2、艾草
艾草性温,能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故有“医草”美名。用艾草泡脚能改善肺功能,适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容易咳白痰的人使用。
取30~50克(一小把)干艾草煮水泡脚,煮法和煮生姜泡脚相同。
3、桂皮、花椒
桂皮(肉桂)、花椒都有温肾阳的作用,用此二者泡脚,能缓解因肾病引起的浮肿。
肾源性水肿(肾脏功能出问题或出现疾病引起)患者,可用桂皮、花椒各15克(一小块或一小撮)煮来泡脚,方法和煮生姜相同,连续泡一段时间,有消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