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延闿和组庵湘菜。(视频制作:看中国)
谭延闿(1880年~1930年),字组庵,湖南茶陵县人,是民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他历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第一任行政院院长,是枪法高超的湘军总司令,绰号“谭三枪”,他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还是组庵湘菜创始人。
谭延闿为什么能创立这一流派,这要从他的家世说起。谭延闿父亲任两广总督时,家厨以粤厨为主,这使祖籍湖南谭延闿,在此后的日子中,对粤菜与湘菜的融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确切的说,组庵湘菜是由谭延闿和其家厨所创立。他的两位厨师,一位是江苏籍主厨谭奚庭,以烹调淮扬菜为主;一位是湖南籍主厨曹荩臣,以烹调湖南菜为主。
谭延闿最厉害的是会创新,他一生设计出200多道菜品,组庵湘菜几乎都是改良过的,谭延闿是设计师,厨师则是工程师。
谭延闿身为美食大家,不仅深爱着美食,而且对每道菜都有独到的探究和品位,认为每一道菜“皆有法焉,不敢苟且”。
组庵湘菜以“原材料选取精良、刀工处理精细、烹制技艺精湛、味道调和精准”赢得美誉,目前是湘菜中的重要流派。在取料方面有这样的讲究:霜前的白菜、霜后的萝卜、早韭、晚崧(白菜)、秋天的鸭子、冬天的鱼。
蒋公(右二)和民国第一任行政院院长谭延闿(右)。(视频截图)
当时流传有一个故事,谭家为做一份咸蛋黄炒白菜心,事先要取晚上收割的大白菜(晚崧)三担,去边取嫩心来烧,因为晚上的白菜是非常鲜嫩的。
谭延闿喜好待客,当时谭家大院里专设有宴客厅,里摆放着一张大的八仙桌,可以围坐14∼15人,为了方便夹菜,谭家有一尺多长方便夹菜的筷子,杯盘碗盏也比普通的大。
谭延闿每在邀宾宴客之前,总是对厨师提出方案,并对菜单加以定酌。
当时的民国官宴很有礼仪讲究,宴客前首先会派人提前三天送帖上门,并附上菜单、陪席人员名单,末尾还会请求对方对菜单进行指正。
一次在广州招待军官的宴席上,谭延闿的家厨曹荩臣上的第一道菜就是谭家豆腐汤。这碗看似普通的汤,食客吃后满嘴噙香,一个个的叫好。第二道菜是红烧鱼翅,这道鱼翅由云南宣威火腿与土鸡炖数十小时,上菜时只能上长须排翅,不见杂菜,味厚汁浓,异常鲜美。
还有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谭延闿在完婚的第二年,一家人随父亲迁入广州。适时夫人方榕卿例假不调,又不肯服药,谭延闿便别出心裁,要家厨做玫瑰母鸡汤给方氏吃,家厨不会,谭延闿便亲自指导——先熬鸡汤,后放入玫瑰,再调入适量蜂蜜。结果夫人喝了几次后竟然好起来了。这事儿后来传了出去,一时成为佳话,“玫瑰母鸡汤”也改名为玫瑰情人汤,成为一道名汤。
1920年,夫人方榕卿在上海去世,远在湘南忙于准备第三次督湘的谭延闿后来才得知死讯,在零陵军中悲痛欲绝,发誓终生不再续娶。为了表示对方氏的深切怀念,一向注重美食的谭延闿竟在军中吃了100天的素菜。
1928年谭延闿忽患中风接受治疗,他曾自嘲贪嘴,风趣地对朋友说:“我一生好吃,现在自身每天被清蒸一次,烧烤一次,大概是贪嘴的报应。”
组庵湘菜菜单,近年被发现,写在当时长沙合生祥南货土产号用笺的十行纸上,记录了200余种组庵湘菜菜品的用料与制法。后来又发现金声先生曾记录下谭延闿宴客的“乳猪鱼翅席”菜单一份,抄录如下:
四冷碟:云威火腿、油酥银杏、软酥鲫鱼、口蘑素丝;
四热碟:糖心鲍脯、番茄虾仁、金钱鸡饼、鸡油冬菇;
八大菜:组庵鱼翅、羔汤鹿筋、麻仁鸽蛋、鸭淋粉松、清蒸鲫鱼、组庵豆腐、冰糖山药、鸡片芥兰汤;
席面菜:叉烧乳猪(双麻饼、荷叶夹随上);
四随菜:辣椒金钩肉丁、烧菜心、醋溜红菜苔、虾仁蒸蛋;
席中上一道“鸳鸯酥盒”点心;
席尾上水果四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