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信兴广场(Shun Hing Square)地王商业中心鸟瞰(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2月24日讯】深圳2017年全年统计数据月报出来了。给一个网址,给那些从来不知道去统计局官网数据库看数据的同学看看(http://www.sztj.gov.cn/xxgk/tjsj/tjyb/201802/P020180209379298898300.pdf)。这份月报真是让我不吐不快。
2017年深圳的GDP规模为22438亿,对比2016年经过修订后的GDP最终值20078亿,原始增幅高达11.8%。这种增幅是非常可怕的,简直让人目瞪口呆,引起了笔者深挖一把的强烈欲望。
首先是工业部分。深圳宣称自己的工业部门在2017年取得了长足进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值的概念大致上就是税前利润)8088亿,对比2016年的7191亿,原始增幅高达12.5%,有力的支撑了深圳GDP的高速增长。有趣的是,深圳同时公布了23种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数据,这里全部列表如下:
深圳2017年主要工业品产量数据表(作者制表)
看清楚了没有:23种工业品,其中15种产量下降,有13种工业产品的产量降幅超过10%,仅有8种产品的产量上升。15对8,产量下滑的产品种类占比超过了65%!并且这些产量下降的产品,还并不是所谓的傻大黑粗型产业,基本上都是科技型电子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望深圳的工业整体维持高速增长态势,是不现实的,我们根本无从理解所谓的深圳的工业增加值12.5%的增幅的由来。
关键的是,在现实中我们都知道,华为将产能大规模的搬去了东莞,而中兴搬去了河源,在深圳保留的仅仅只是研发基地和所谓的集团总部。与此同时,大量的与之相关的企业同样也在搬离深圳。这种现实认知是与前面的三分之二的工业产品萎缩的数据相互印证的。
要理解为何在三分之二的工业门类萎缩的同时,深圳统计局竟然能算出12.5%的工业增加值增幅的原因,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GDP的计算上,中国是有漏洞可以钻的,即按生产地算还是按总部注册地算。工业企业的税收其实基本上是属地管理,因此相应的GDP的算法也应该按生产地算。天津滨海新区此前虚增GDP的办法,就是无视属地原则,将注册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企业在外地的业绩也计入了本地。天津政府在承认GDP虚增时的原话是:“在更改统计口径(注册改为在地)、挤掉水分后,滨海新区2016年的万亿地区生产总值调整为6654亿。”
要在三分之二的工业门类萎缩的同时造出工业增加值继续高速增长的数据,唯一的办法,就是照搬天津的造假模式。然而,这种虚增本地GDP数据的做法并不能带来财政收入的真正增长,因此,2017年来源于深圳辖区范围内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24亿(包含地方收入及上缴中央的收入),对比2016年的7901亿,绝对值增幅也就是9.2%罢了,全口径财政收入增幅显著低于11.8%的GDP增幅。在全国范围内强化税收力度的大背景下,要说深圳政府在2017年率先启动减税工作,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在三分之二的工业门类萎缩的同时,深圳的金融行业在2017年同样遭遇重创。由于越来越严厉的金融监管,以及成交日益惨淡的深交所创业板,深圳非银行金融企业(即证券信托等金融企业)截至2017年底的存款规模13140亿,较2016年底的14065亿,还减少了7%。这当然表明资金正在撤出深圳的金融业。深圳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金融业的增加值3060亿,较2016年的2877亿,绝对值增幅仅6.4%,远远落后于11.8%的GDP绝对值增幅。可见,深圳官方已经承认2017年金融业拿不出台面了。
房地产行业同样惨淡。2017年深圳的一手住宅成交量为25820套,对比2016年的40448套,萎缩了36%。二手住宅方面同样惨淡,成交量63484套,对比2016年的104251套,萎缩了39%。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房地产业增加值1882亿,较2016年的1866亿微增0.8%。当然,我们不知道地产市场都萎缩成了这样,深圳的地产行业是如何实现的增加值微增长,不过好歹地产行业也成为了拖深圳经济后腿的行业了。
此外必须说明的是,深圳的信息软件产业总就业人数只有19万左右,年GDP规模只有1500亿左右,并不足以对这个总人口达到1253万,总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的城市的经济涨跌带来什么显著影响。
无论如何,总结起来看的话,三分之二的工业部门产量萎缩,金融萎缩,地产萎缩,深圳可以拿得出手的三大行业统统萎缩,但深圳统计局依然能够算出高达11.8%的GDP绝对值增幅。对此,笔者只能对深圳统计局的公务员群体致以“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