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舞蹈演员陈美容(Madeline Lobjois)的小档案。
“神韵艺术团”在历年的演出中,都会呈现一定数量的富有浓郁特征的民族民间舞蹈。(图片来源:神韵艺术团官方网站)
想要了解一地一族的文化有何特色,不妨亲身走一遭。想要了解民族舞到底精彩在哪里,不妨观赏一回“神韵艺术团”的表演,您就会知道民族舞有多吸睛了!小编已经为各位介绍了一系列民族舞的文章,希望大家已经更了解这些民族的舞蹈特色。在最后一回中,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羌族这一个民族的舞蹈,以及起源于淮河之滨,也就是大禹的故乡的花鼓灯,希望您会喜欢这些美丽的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民间舞
民族舞泛指从各少数民族中产生并流传的舞蹈形式,受民俗文化的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由于地域,气候和生活方式不同,不仅发展出不同的语言、文字、服饰、音乐特点,也发展出各自独特的民族舞蹈。各民族自身的久远历史在身体种下的基因赋予各民族肢体语言独具的韵味,呈现了人原初的特质。山地民族,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舞蹈都带有各自的鲜明特征。而民间舞主要是指在“主体文化的汉地民间”流行的舞蹈,如秧歌舞、彩虹舞、手绢舞等,而非指少数民族的舞蹈。
民族传统文化是保持民族民间舞独特个性的核心,它是该民族的传统奠基,在发展中是不能轻易被改变的,优秀的民族民间舞创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握住核心的传统民族文化精神,而不是固守着几个代表动作进行创作。在创作中追求精神层面的传承使这些作品更接近民族民间舞的本质特征。
“神韵艺术团”在历年的演出中,都会呈现一定数量的富有浓郁特征的民族民间舞蹈,例如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红河彝族、世界屋脊的藏族、古老的苗族、朝鲜族,以及蒙古等地独特的民族舞蹈,还有秧歌舞,手绢舞等民间舞,都曾被展现在舞台上。“神韵”的舞蹈取材丰富,在创作中追求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在时空上跨越了漫长的历史和广袤的疆域。
羌族舞蹈
在中国不同的古籍中都有大禹是西羌人的记载,可以说羌族与华夏民族同龄。到汉代时,羌族人曾经人口众多,在中原分布很广,进入中原的羌人都与汉人融合了,现居住在四川境内的羌人还保持着古羌人的文化习俗。
羌族民间舞蹈大致可分为自娱性、祭祀性、礼俗性三种类型。主要形式有:萨朗、席步蹉、羊皮鼓舞等。
每逢传统的民族节日、重大聚会、炊庆丰收或婚丧嫁娶时,都要跳“萨朗”。其表现形式为男前女后,一字排列呈弧形,连臂踏歌,在室内或场院围火而舞,一般无乐器伴奏,舞者边歌边舞,或以呼喊声、踏地声协调表演。“萨朗”具有欢快跳跃的特点,它的风格是由腿部轻快地跳跃、上身的轴向转动和不同方位顶胯、甩胯的特有姿态形成的。
花鼓灯
起源于淮河之滨,大禹故乡的歌舞花鼓灯是汉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中历史最为悠久、内容最为丰富、体系最为完整且旋律极为优美的杰出代表。它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充分地体现出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由于地处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流域文化得以兼收南北文化之长,花鼓灯既有淮北人刚劲爽朗的性格,又有南方人细腻柔媚的风韵。花鼓灯多在农村秋收完毕到来年春耕之前演出,尤其以庙会、春会为最盛。通过优美的动作和民歌小调,抒发丰收之后的欢乐心情。
花鼓灯舞蹈动作复杂度高,时间差大、其动作与动作相衔接时的瞬间舞姿也随之复杂多变。花鼓灯的舞姿和动作也很讲究放与收、动与静的巧妙结合,从而使其具有表达人物多种复杂的思想情感,以及表现各种不同情感强度间细腻差别的能力。
花鼓灯中对锣鼓的运用具有鲜明的特征,它节奏明快,边打边舞,极富表现力。很多舞蹈的节奏、步伐、动律皆产生于锣鼓音乐,两者关系极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