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不是以前所认为的生命终结。(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生老病死是人类的生命规律。相比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死”似乎更神秘。但是,科学家在近年来的许多研究中注意到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彻底消失。人死后,思想意识不死,而它具体保持多长时间,尚有待研究。
据《时代周刊》近日报导,近年来,研究不断说明,人体的死亡并不意味着精神意识的死亡。我们需要改变以前对死亡的陈旧认识,因为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当然,从临床医学实践方面看,死亡是指在人的心脏停止跳动之后的状态。死亡时,人体之中的血液循环停止了,没有了呼吸,大脑也失去了功能。
然而,随着医学发展,尤其是心肺复苏术的不断完善,很多心脏停跳、脑电波消失的患者确实被抢救过来。
生命不仅仅包括肉体
他们起死回生的案例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对死亡的理解。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在死亡后,思想意识仍然存在;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完全终结,至少意识会留存。
报导说,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获得足够证据,说明一个人的身体死亡后,其微观下的大脑细胞需要数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达到真正死亡的状态。
“有趣的是,在人死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体内细胞才开始逐渐走向自己的死亡过程。”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重症护理和复苏科主任山姆.帕尼亚(Sam Parnia)博士说。
帕尼亚进一步解释说,人们对细胞的了解并不透彻。在人死亡后,肉眼所见的大脑及人体其它器官已经不能发挥生理功能,但是微观下的细胞不会立即从活的状态变为死亡。
死亡不等于精神消失
帕尼亚在临床医生所说的死亡病例中,注意到起死回生的人经常报告濒死体验,叙述的内容包括看见亮光和仁慈的人像、身体没有痛苦、内心感到非常平静和愉快。
帕尼亚指出,在这些濒死体验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带有人主观特点的内容,即那些人所描述的手术台或车祸场景等具体的客观情况。这些事实说明,我们的意识在死亡后至少不是马上消失。
帕尼亚说:“我说的,不是指人死后人还能睁大眼睛,或者人脑继续发挥功能。我的意思是说,人的精神意识是构成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人的自我意识、思想、感情和情感是实实在在地存在,并没有因为人进入死亡状态而消失;这些精神意识、情感似乎保持正常功能且不会消失。但是,人们不知道它会具体维持多长时间。”
是否有来生?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死亡之后,生命体的细胞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报导指出,华盛顿大学的微生物学教授彼得.诺贝尔(Peter Noble)等人发现,生物体死亡后,细胞之中的基因不仅没有死亡反而变得活跃。
诺贝尔描述,在小鼠和斑马鱼死亡后,其身体细胞中总共有1,063个基因仍然保持活性,而且有些基因的功能持续四天之久,甚至活性不降反增。
“我们没有预料到”,诺贝尔说,“你能想像到生物死后24小时内基因的转录活动增强了吗?这真是一个惊喜。”
诺贝尔还指出,其中有不少是发育基因,它们在机体死亡后立即变得活跃,这些有趣的现象是否暗示生命在死亡后细胞逆转为新生状态。
不管怎样,研究表明,死亡不是以前所认为的生命终结,而是进入另一种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