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8年3月19日讯】在最近10年时间,中国吉利汽车集团发动至少8次海外并购,资金规模接近上千亿人民币;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在最近的一场巨额海外收购案中,再次被置于聚光灯下。
李书福近几年来的公开言论总能引人注目。他先是鼓励放开“黑车”管制,后大谈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汽车,更是直言:制造业的利润薄比刀片,企业家辛辛苦苦一辈子还不如在资本市场讲个小故事。
但这些犀利之言的轰动效果,远不及李书福刚刚在海外资本市场上掀起的风浪。
2018年的2月24日,吉利集团90亿美元收购戴姆勒(Daimler AG,“梅德赛斯-奔驰”母公司)一事轰动海内外。李书福是吉利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事实上根据不完全统计,在最近10年时间,吉利发动至少8次海外并购,资金规模接近上千亿人民币。
吉利收购戴姆勒的资金来源,一度成为此次风波的关键问题。
尽管李书福,以及吉利集团方面都极力强调,并购资金并非来自国内,而是“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募集”所得;但媒体报道、市场舆论曾一度出现资金来自地方政府等说法。
有报道称,此次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国某地方国资,模式或复制8年前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的方式。另称,沄柏资本作为财务支持方,帮助吉利集团完成了本次收购。
除了与地方政府成立基金外,吉利亦在收购案前期发行海外债券。此举也被市场分析人士解读为与入股戴姆勒相关。
协纵国际策略管理集团创始人黄立冲分析认为,无论是通过海外发债还是其他债务模式,基本上大部分资金都来自境内企业的海外机构,一般而言,境内投资人的海外机构融资规模占比在70%-80%,真正的海外机构资金规模比例很小。实际上,吉利这部分并购资金与海航、安邦、万达等资本海外并购并无差异。
受限于人民币资本外流的监管压力,一些大型金融控股集团以及举债大规模海外并购的集团,例如海航、万达、安邦等不仅叫停海外并购,正在剥离出售海外资产。
吉利的海外并购始于2007年。随着国际大环境变化,汽车原材料成本上升,制造业利润被大幅挤压。凭借平民价撬开低端汽车市场的吉利集团发现挣不到钱,开始转型,瞄准核心技术和品质提升。李书福也在公开场合里变换措辞,从“为造能买得起的车”变成“造每个人的精品车”。而最快速的掌握核心技术,弥补短板的方法是并购,以并购换技术、用技术换市场。
根据公开数据,吉利集团过去10年时间里,至少发生8次海外并购,投资规模超过150亿美元(按照目前汇率6.3元,约合人民币945亿元),涉及汽车零部件、成熟技术和成熟汽车公司。
而通过并购,吉利集团已经拥有沃尔沃汽车、Polestar、领克汽车、吉利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商用车、莲花豪华跑车等多个品牌。
巨额的跨国并购背后,吉利集团的整体负债率高企。
据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的报告书(下称“东方金诚”)披露,吉利集团的整体资产负债率在2014-2015年都在74%水平,直到2016年才降到69%;而2016年,《证券日报》统计的20家车企平均负债率为63%。
吉利集团的负债规模,已经从2009年的160.5亿元上升到2017年3月末的1678.7亿元。2017年四季度至今的大规模并购资金已经高达128亿美元(约800亿元人民币)。吉利控股集团的债务规模将继续大幅增加。
另外,吉利集团的利润严重依赖政府补贴收入。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吉利集团2016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说明书披露,吉利集团在2013-2015及2016年上半年,营业外收入分别为13.93亿元、14.80亿元、15.03亿元和10.69亿元,这部分收入占比当期净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6.67%、52.16%、31.79%和25.9%。其中营业外收入主要来自政府补贴收入。
吉利集团高企的负债规模,以及净利润上对政府补助资金的依赖,吉利集团未来经营面临更大的资金回流压力。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责任编辑:辛荷 来源:清流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