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变化比贸易规则和关税的调整要动态、快速、直接得多。(图片来源:Fotolia)
【看中国2018年4月17日讯】此前大家讨论贸易争端,它具体是通过关税的税率影响产品的最终销售价格,而终端价格变化,贵了人们就买得少,因为多数消费者和产品都是价格敏感型的,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做“弹性”,它表述的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说,所有的必需品,像水、盐,这些东西弹性就很小,即使价格上涨,也不会影响它的销量。但是非必需品,像奢侈品,它的弹性就很大,你不打折我不买,大牌一打折,人们排队就能绕着门口排三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说这些是想表达贸易和关税对一家公司业绩的影响是非常间接,而且是存在滞后效应的。
首先,关税的调整,需要几个经济体之间坐下来反复磋商和谈判,这需要时间;
其次,关税的变化,它不是一个快速波动的东西,大家谈好一个税率,一般就固定下来,呈一个稳定状态,不会天天变化;
最后,是上面说的,还要看你这个公司的产品属性,到底是不是刚需,弹性大不大?
如果你卖的是个刚需产品,没有弹性,根本不怕关税变化,就是对方来承担这个关税成本。因此,我们想表述的是贸易规则和关税这些东西对一家公司的影响就像泡茶,它是慢慢浸润,慢慢渗透的,可能没有你想象的来得那么快。
但是下面我们要重点说的汇率,这可就不是泡茶了,这好比往水杯里扔一片泡腾片,它会瞬间发生剧烈、快速的化学反应。汇率变化对于很多公司的影响,比贸易规则和关税要来得快得多。
我们统计上市公司年报发现,将近1200家公司在2017年出现了汇兑损失。什么叫汇兑损失呢?就是单纯因为人民币和外币的结算而出现的汇率波动成本,导致公司利润变化。
比如说,公司年初在国际市场上投标,报了一个100万美元的报价。客户在全球范围内货比三家,客户觉得100万美元这个报价可以接受,我们签了合同。一般为了维持长期生意,供应商都愿意给客户比较长的账期,允许客户延迟付款,那么到了年底12月客户结账了,100万美元到账。
可问题在于是中国公司做报表,肯定是要披露人民币报表,同时我们一直都有结汇制度,美元进来了,你马上就要结算成人民币才能把钱拿走。假如说年初投标时候,人民币汇率是7,而年底客户打款,人民币汇率变成了6,这中间就产生了100万人民币的汇兑损失,这和你的产品、生意和经营效率都没有关系,完全因为汇率波动公司损失了100万。
这个现象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过去,我们没有看到有这么多公司有汇兑损失,为什么现在变得这么普遍呢?
其实并不是因为我们像日本当年一样出口立国,中国大多数企业其实做的还是国内生意,毕竟14亿人,人人都喝上牛奶,这个规模就远超美国,仅仅做产品的普及化,它的增长潜力就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大。
由于中国的公司立足国内市场发展,规模越做越大之后往往会出现成本优势,你生产得便宜就能卖得便宜,于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自己散发渗透出去,国际客户自己找上门就很正常。当我们的企业规模越做越大之后,不可避免的就会增加国际业务,倒未必是我们主动搞出口战略,而是我们影响力大了之后,自然产生的辐射和溢出效应。
最后总结,汇率变化比贸易规则和关税的调整要动态、快速、直接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