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遗址(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看中国2018年5月8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文隆综合报导)川震10年后,仍有一群家长持续上访,他们的孩子死于当地豆腐渣工程,虽然当时中国政府承诺彻查,但随后的各种维稳策略阻断了上访之路。而当局昨日确定5月12日为“感恩日”,再次要人们忘记追责,将丧事当喜事办。
香港《明报》报导,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豆腐渣校舍倒塌造成师生严重死伤,其中绵竹市的富新二小教学楼倒塌,致126名学生死亡。多名家长10年来坚持申诉、上访都没有结果,不少人因此患上忧郁症,尤其是失去了独生子女的父母,丧子之痛,10年来从未能忘记。
接受港媒采访的桑军是富新二小上访家长的“带头人”,他最近写了一封信给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国家副主席王岐山等人,希望领导人能主持国家级的专项调查,查出校舍倒塌的真正原因。
家长坦言,他们只是要还孩子一个公道,搞清楚到底是不是豆腐渣工程、谁应该负责、谁应该法办,才能解开他们10年来的心结。
根据官方数据,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大地震,有6万8712人死亡,1万7921人失踪。
地震发生后不久,家属向政府陈情,要一个满意的答复,但是后来的高压维稳令家属失去信心。
桑军描述了地方官员对他们实施高压维稳的情况。4月21日,他与另一名家长打算到北京上访,到河南郑州转车时,即被当地官员强制带回四川,“我们用身分证买火车票,他们就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会到哪个站下车”。
他们也曾找过律师,甚至把很多资料原件给了一名上海的律师,但是对方后来联络不上,数据也无法取回。
但桑军仍然以为中央的政策是好的,只是下面的人没有落实到位。桑军把当局打压归咎于“周永康时代的政策”。周永康曾任四川省委书记、地震期间任中央政法委书记。不过周永康已落马多时,除了部分周的余党跟着落马,中共的体制并没有发生变化,高压维稳持续。
而政府方面则一直否认这是人祸,并归因于地震烈度太强。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殷时奎上月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表示,“造成校舍垮塌的主要原因是地震烈度远远大于我们的设防烈度”。
四川省建设厅2009年也曾称,房屋损毁的主要原因是地震能量巨大,以及学校的结构是大开间、大开窗、外走廊等形式,较易倒塌。
与此同时,当局拒绝并严厉对待那些对地震涉豆腐渣工程问题的民间调查者。
四川作家谭作人于2009年2月,起草题为《5.12学生档案》的倡议书,呼吁民间对汶川大地震遇难学生校舍工程质量进行调查。但同年3月28日就被成都市公安拘捕,并于2010年2月9日被成都市中级法院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谭作人有期徒刑5年,2014年3月27日谭作人刑满释放。
谭作人2016年11月在接受《看中国》采访时表示,他不畏强权地坚持为“5.12汶川地震”受难者发声,如果在一个正常的国家,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正常的反应,一个正常人的正常行为。“只是这个国家变的非常奇葩了,所有人看到正确的事,都不敢去做,整个社会缺少良心缺少勇气,这是最主要的东西,这个也是我们现在的这个政权所有的错误得不到改正,所有坏的东西能坚持下去,他的一个存在基础,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缺少良心,缺少勇气……”
与此同时,因应今年是四川省汶川大地震10周年,汶川县政府决定,确立5月12日为汶川感恩日,推动感恩教育活动。
《北京晚报》昨天的报导这样描述,“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记者重返震区,到处可见漂亮整洁的楼房耸立,也在青山绿水间感受到震区群众的感恩之心。”报导还附上系列明显意在打动人心的当年的“感人”画面。
根据公开资料,震央所在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当地一万余名居民中,半数以上死亡及失踪。如今,映秀地震遗址却发展成为了“景区”。
官方的这些应景的“感恩”举动,让人想起当年汶川突发地震,八万同胞被活埋,死难的学童超过七千,其时灾民要追查真相,超级帮闲余秋雨就出来“含泪劝告”灾民不要破坏了他所谓的“动人气氛”。余秋雨还写文章说:十三亿人民同日哀悼,埋葬于废墟下的孩子就往生成了“菩萨”,他们“如果九天有灵,也一定已经安宁。”
山东省作协副主席王兆山当时在《齐鲁晚报》发表了一首后来遭人唾骂的词,全文是“天灾难避死何求,主席唤,总理呼,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银鹰战车救雏犊,左军叔,右警姑,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
在汶川地震三周年时,中共的党和政府曾组织编排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来纪念地震,这台盛大演出就叫做《因为有了共产党──爱在汶川》。
《看中国》署名晴朗的文章指出,当下中国已经确确实实变成了贵族和贫民分立的社会,不但从政治上也在经济上形成架构性的权贵权力架构。依附于这个架构的师爷奴仆和帮闲食客,从心态到话语都脱不了唯上和媚权,他们自己被权力豢养和宠幸,有一种做稳了奴才的幸福感。于是认定世间所有人感恩戴德地仰望权力,只要上级党恩浩荡地摸了摸平民的脑袋,平民就“会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笑眯眯的”,甚至“不敢相信地跳了起来”。而喉舌媒体他们自己却并不觉得有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