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和春联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图片来源:Pixabay)
上篇讲了对联的概念,起源,分类和历史名联举例。这次我继续说有关对联的故事。
前面说了个纪昀为孔府写楹联的故事,他书写的是别人作的联。这次说个纪昀与乾隆皇帝对对联的故事。有一次乾隆出了一个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纪晓岚出口就对上了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纪昀还有一副给皇帝的贺联,上联是:“二万里山河,伊古以来,未闻一朝一统二万里”。下联是:“五十年至寿,自今以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这副贺联很有趣味。你看,“二万里”,“五十年”居于上下联的首尾,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而且五十年加上九千九百五十即为一万,此联隐喻“万岁”之意。
以前我曾经写文讲过李白迫使杨国忠给他磨墨,高力士给他脱靴的故事。这次再说一个杨国忠与李白对对联的故事。杨国忠是唐玄宗的宠臣,李白在宫中时,他妒忌李白的才华,有一次杨国忠想戏弄李白,约好要与李白对三步联句。李白刚一进门,杨国忠就不怀好意的说出上联道:“两猿伐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李白笑着说:“请大人起步,三步之内我若对不上,就算我输”。杨国忠刚刚得意的迈出第一步,就听见李白指着杨国忠的腿,说出了下联:“一马隐身泥里,看畜牲如何出蹄!”
宋朝王禹幼年时聪慧过人,能诗能赋,有一天太守宴请宾客,席间,为助酒兴,太守提出大家对对联。由太守出一个上联,让众人对出下联。他道:“鹦鹉能言难似凤。”满座宾客无人能应对。当时王禹是太守的侍童,正当满座寂然时,王禹脱口而出:“蜘蛛虽巧不如蚕”。于是满座哗然,拍手称妙。
宋朝时,朱熹到友人北山先生家里做客,当时北山之子陈韦华年方十一岁。朱熹欲试其才,他出一个上联,要求陈韦华对出下联。朱出联句说:“一行朔雁避风雨而南来”。陈略作思考,对曰:“万古阳鸟破烟云而东出”。
明朝,程敏政在十岁时,以神童被举荐到京城,当时的宰相李贤,爱其聪慧,以女许他。李贤设宴,席间,李贤指着桌子上的果品出上联,让程敏政对下联。李的上联是:“因荷而得藕”。程对下联曰:“有杏不须梅”。
前面一文,我说对联与诗词歌赋之间有着亲缘关系,现举一例:唐朝杜甫有诗曰:“百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明朝的画家,文学家徐渭有一副对联是:“水隔苼簧,百日鸟啼花竹里;庭园锦绣,青春人在画图中”。比较二人的作品,可以看出,徐渭对联中的“百日”和“青春”可能是借鉴于杜甫的诗句。
徐渭还作有一副描绘诗书与花卉的对联,即:“雨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由此可以看出,此对联对仗工整合理,妙趣横生。
清朝郑燮也有类似的对联:“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你看,上联中“虚心竹”对应下联中的“傲骨梅”,上联的“有低头”对应下联的“无仰面”,上联中的“叶”对应下联中的“花”,也是一副妙对联。
我以前的的文章中,曾说过郑板桥爱竹画竹和书写“难得糊涂”的故事。板桥是郑燮的号。提起郑燮的对联,我又想起他与五娘婚配的故事:郑板桥早年虽已出名,但是他穷困潦倒,有一次他路过一家人门前,见到门联好像是他自己的诗作,于是他向户主饶夫人询问缘由,饶夫人说她女儿叫五娘,特别喜欢郑板桥的作品,郑燮说:“本人便是郑板桥”。于是饶夫人将女儿唤出拜见他,并当面将五娘许配给他。后来郑燮高中了进士,步入仕途,无论到哪里上任,五娘都与他相伴,二人恩爱一生。
前文提到清朝孙髯的《大观楼长联》,现代人也有作长联者,据媒体报导,山东省有个叫王耀斌的大学生,他是80后青年人,他创作了《大明湖联》。这副对联书写在纸上,装裱联幅长1.9米,共有2266个字。联内纳入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七言律诗,词,曲,佛偈等9种文体,是破文体最多的长联记录。现在字数最多的长联已达几万字。王耀斌的长联中,描写了济南大明湖中及周边十多处风景,如历下亭,铁公祠,北极庙,遐园等名胜古迹,并涉及到许多历史人物,例如辛弃疾,李清照,蒲松龄,铁铉,张曜等。
他这副长联词句也非常优美,例如上联开始:“天地氤氲,造化无穷。钟美如斯,大巧不工。晴初霜旦,零叶秋丛。……”。下联起始句为:“日月逾迈,湖山多娇。四海一瞬,白驹过隙,百世千载,雕文遗韵;…”
这副长联,作者是用楷体书写的,字迹工整,笔力遒劲,真是后生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