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冲突未缓解,此前双方预告加征关税的日期临近。(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18年7月1日讯】随着中美贸易冲突未缓解,此前双方预告加征关税的日期临近。在这个情况下,中国承诺加大开放力度,中国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6月28日公布了2018年版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承诺要在金融、制造、能源资源、农业等22个领域进一步开放。
不过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在金融领域、汽车制造业等方面放松限制的举措,并没有直接解决美国在贸易和技术方面同中国的纠纷。美国和欧盟多个国家、以及中国的其他贸易伙伴一直敦促中国加大开放力度。因为中共政府限制外资进入大部分由中国国企主导的经济领域。
这份负面清单出台的时机可能预示着中共当局希望避免与中国在持续的贸易纠纷中进一步的升级。但是这份清单能在多大程度上安抚川普(特朗普)政府,目前尚不清楚。据《美国之音报道》,美国前代理副贸易代表温迪・卡特勒说,“我认为,他们对美国希望从中国得到的东西非常困惑。”
而中国经济的表现堪忧,似乎并不像官方数据所显示的那样“企稳”和“向好”。
中国央行决定从7月5日起实施年内第三次定向降准,其中的一个用途是“债转股”。中国的债务危机已经步步逼近,亦有财经官员先后提出中国经济会出现箫条以致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这次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量大约7,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五大银行和十二家股份制银行可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用于支持“债转股”。也就是说,必须用这笔钱来帮助那些债务负担沉重的公司和企业。
过去十年来,中国的总体债务出现飙升态势,威胁到中国的经济运行和金融系统安全,这使得中国很难发放更多贷款以应对经济不断放缓的形式。
分析人士指出,“债转股”实际上是让企业破产和真正解体之间有一两年时间缓冲,因为根据商业银行法,银行可以“债转股”,将债务人的债权转换为股权。
中国是10年前开始大规模借贷,目前200万亿债务里面大概有100万亿是过去10年的利息。这就出现了教科书里提到的“债务-通缩陷阱”的怪象。
经济学上的“债务-通缩”理论认为,企业过度负债和通缩会相互增强,最终导致经济衰退,中国正面临这种风险。企业缺少足够的现金来支撑债务,只好在投资和贷款需求都疲弱时仍借新钱还旧债,从而推升杠杆率,加重债务负担;又因为应对财务压力而削减投资和生产计划,继而创造负反馈循环,进一步影响实体经济。
中国经济如何有效的去杠杆减轻债务,又不引爆系统性风险非常值得关注。因为去杠杆的过程一定是“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金融收缩周期,收缩必然带来痛苦。
日前有财经官员表示,过度紧缩型的去杠杆是非常糟糕的去杠杆,去杠杆当然会带来金融紧缩,但措施不当,金融过度紧缩,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经济箫条、企业倒闭、金融坏账、经济崩盘等局面;而严重通胀型去杠杆,把坏账转嫁给了居民,如果过于严重,会带来剧烈的经济危机、社会振荡。
而在去年10月,原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以罕见的严厉措辞说:“一家出问题,很快连锁反应,会对经济和就业造成重大冲击,这称为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要重点防止明斯基瞬时出现所引发的剧烈调整。”
“明斯基时刻”是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所描述的资产价值崩溃时刻。
这是一个经济体走向灾难的节点,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人员失业、政府财政赤字、政府及百姓债台高筑、企业倒闭、通货膨胀社会混乱、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