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经僧求那跋陀罗遭梦中换头后,醒来即会说中国话,因而能够宣扬佛经。(绘图:志清/看中国)
佛教发源于印度,传到中国自然需要翻译,历史上参与过翻译佛经的高僧众多。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位著名的译经僧求那跋陀罗。梵语中“求那”是“功德”之意、“跋陀罗”则是“贤”的意思,所以也被意译称为“功德贤”。
天竺僧人会说中国话
他是中天竺人,婆罗门种姓,家里原本不信佛教,他后来接触到小乘佛教,顿时对佛法心有向往想出家。但家里坚决不同意,于是他只能远遁他乡,出家后刻苦修行,博通小乘经典。之后他又改修大乘佛教,修行的不错,因此有人尊称他为“摩诃衍”,也就是大乘的意思。
他在通晓佛教经典后,历经艰辛于南北朝时期的刘宋元嘉十二年(西元435年),来到广州。刘宋的皇帝把他迎请到京城建康(今南京)供养,翻译佛经,来拜访他的刘宋显贵绅士不绝其迹。然而求那跋陀罗直到那时为止也不怎么通达汉语,他译经是靠传译,然后通过往还问答、反复核对再定稿。当时刘宋王朝的南谯王刘义宣对仅仅阅读翻译过来的经典已感到不满足了,他就请求那跋陀罗直接给他当面宣讲佛经。
刘义宣是亲王,地位高贵,求那跋陀罗难以推诿,但又并不怎么会讲汉语,单靠口语传译,他又不能完全表达,于是他开始日日夜夜求菩萨加持,有一夜忽然梦见一位穿白衣持宝剑,提着一个人头的人问他:“你在发什么愁?”
求那跋陀罗就对白衣人说了苦恼。那人说没事儿。当即提起宝剑把求那跋陀罗原来的脑袋砍了,再把自己提着的那个人头给按在他脖子上,说你转头试试痛不痛。求那跋陀罗试了试,不痛。第二天,他忽然就会说中国话了,而且说的特别好。从那以后,他就正式开始宣传佛教了。
求那跋陀罗预言精准
元嘉末年,南谯王刘义宣老做怪梦,求那跋陀罗就预言说,京城要出祸乱了。果然,不久刘宋文帝被太子刘劭所杀,刘劭又被兄弟刘骏所杀,刘骏即帝位,就是刘宋孝武帝。后来,刘义宣也想要起兵造反。求那跋陀罗有神通,预先知道事必不成,但苦劝无果,还被刘义宣逼着跟造反的部队一起走。结果叛军大败,刘义宣身亡,他所有的儿子们除了早夭的之外,都受父亲牵连而被处死了。刘宋孝武帝对于被裹挟在乱军之中的求那跋陀罗,曾下命令如果找到了他,应好好对待,于是求那跋陀罗遂为刘宋大军所保护,以轻舟送到京城。刘宋孝武帝特意见了他,好生安慰。
求那跋陀罗过去曾写给南谯王刘义宣很多书信,那些都是被很好记录保存的,刘义宣的叛军失败后,检点其记录时,发现没有只言片语涉及军事。因此孝武帝更加知道他是一位一心只求修行,不关心政治的僧人,更加以高僧尊崇他。后来有一年,天久亢旱无雨,他依孝武帝之请,诵经祈雨成功,大受朝野施舍。后来他又受到刘宋历代帝王的崇敬,在刘宋第六代帝王,明帝泰始四年(西元468)正月,预知死期,与明帝、公卿告别,安然圆寂,时年七十五岁。他圆寂前曾对大家说:“看到了天上缤纷而落的花朵和神佛的慈颜。”
求那跋陀罗在梦中被换头,迅速能说汉语的事例,在其他的正信中也有类似事件。《圣经》里记载:在基督教初期,有的信徒突然可以“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还有信徒可以突然说各地的乡音方言,“各人听见门徒用众人的乡谈说话,就甚纳闷”,“看哪!这说话的不都是迦利利人么?我们各人怎么听见他们说我们生来所用的乡谈呢?”
故事里,刘宋南谯王刘义宣不听高僧苦劝,一意孤行就是要造反,最后兵败身死,也为后人留下了不听修炼人劝善,凄惨而亡,牵连后代的教训。今天,宣扬无神论、残害好人的恶人,其罪孽无边,注定被历史淘汰。希望大家要当个好人、推崇神佛,不要像刘义宣一样,最后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
(资料来源:《梁高僧传》、《出三藏记集》、《历代三宝记》、《开元释教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