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超级泡沫将带来贸易战必输的结局?(Getty Image)
【看中国2018年7月15日讯】这次中美贸易战,最后输的很有可能是中国,为什么?因为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均已呈现疲态,实体经济在债务高企,资本退潮的大环境下也是岌岌可危。这一年的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唯一还在坚挺的,似乎只有房价了,而高房价是造成这一局面的最主要因素。
一、房价高企导致内地消费枯竭,警报已经拉响。
1、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低?
有个朋友做电商的。今年感觉特别吃力,无论天猫还是京东,流量都已经到了瓶颈,期待中的消费升级并没有出现,反而单价有向下的趋势。网上越是越是便宜货卖得越火,还出现“拼多多”这样令马云都感到害怕的怪物。
问了一圈周围,许多年收入20万的人,普遍房贷压力大,拼命压缩消费,生活质量反而下降了在深圳,千万资产(负债)多的是,你要是让他打个车可能都舍不得,省吃俭用供房。严重的焦虑感让许多奋斗青年都戒掉了梦想。
你会发现,在内地,消费升级和消费降低同时并存的怪异现象。
消费升级代表茅台:茅台虽是奢侈品,大家都知道供不应求。
(网络图片 下同)
其股价也是越涨越猛。是因为消费茅台的主要是财富向前1%的人群。他们越来越有钱。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消费降级代表:榨菜。
榨菜肉丝面,股民关灯特别好吃。被房贷重压的中产同样也不得不沦落到吃榨菜度日。
榨菜的股价是股民和房奴集体推高的。如果老干妈上市,估计会比茅台还牛。
房地产是庞大的联合韭菜收割机,整个中国贫富越来越悬殊。目前中国的财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1%人群集中,同时负债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中间夹心层集中,最终形成“顶层强,中间弱,底层大”的结构,用大前研一的总结就是:M型社会。
内地很多高端消费品的供不应求,实际上是贫富差距扩大的结果,而非中产消费升级的结果。这同时也提醒,做前1%人富人的生意和后80%的穷人的生意,要么往奢侈靠,要么往廉价靠。中间很难赚到钱。因为房地产,中国只有庞大贫穷的底层、财富跃迁的顶层。
中产阶级?呵呵,可能很快灭绝。
2018年已到7月,数据显示内地消费已经拉响警报。
5月,全内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消)增速只有8.5%,不仅远远低于预期,而且创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最低。
社消增速创下15年新低,这意味着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正在严重萎缩。换句话说,房价还在不断上涨,而中下层已经没钱也不敢大肆消费了。
高房价正在透支社会购买力,先说两点:
其一,消费体现的是社会购买力。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既包括衣食文娱,也包括汽车家电,但不包括住房。购房一般被认为是投资性支出。
其二,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
虽然社消总额与GDP中的消费概念并不等同,但两者大部分重合。社消增速变化趋势,足以代表消费的变化趋势。社消增速一路向下,这其中既有结构性因素,也有购买力因素。所谓结构性因素,指的是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居民收入增幅不及以往,加上城镇化已经完成过半,城镇化带来的额外消费增量越来越少。在结构性因素之外,整个社会购买力不足,才是更加关键的问题。社会购买力不足来自与房价上涨的负面效应。
2、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与挤出效应
房价上涨,会产生三种效应:
一是拉动效应
拉动效应好理解,房价上涨,能够拉动一系列上下游产业链,这也是房地产能成为支柱性产业的关键所在。
二是财富效应
所谓财富效应。当房价上涨,有房一族的房价市值随之水涨船高,以货币计价的财富也随之上升。即使不卖房,在这种财富效应之下,也有人会增加消费支出。
然而,财富效应,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货币幻觉。因为不卖房就无法兑现,它只是市值上的财富,类似股市里的浮盈。尤其是随着限售政策的普及化,新房一般都要被冰冻两到五年。这期间即便房价大幅上涨,房子的市值也无法及时转化为直接的货币财富。
三是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刚好相反。
房地产作为最大的内需,挤占了几乎全部其他的内需消费空间,这时提升内需几乎成为了提升房地产的代名词。当房价远远超出收入水平,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普遍高于20时,即便居民能够挤上房价上涨的顺风车,也会因为首付和还贷压力,而被迫削减消费。
尤其是对于那些六个钱包凑首付的购房群体,消费挤压效应更加明显。掏空祖孙三代的积蓄,才勉强挤上房价上涨的列车。且不说父母祖辈的养老、医疗负担重压在身,即便是归还房贷,都会压得喘不过气来,哪还有富余的资金进行消费?
财富效应,会让人们增加消费;挤出效应,则会削减消费。一增一减,到底谁的力量更强大?消费数据已经提供了再清晰不过的证明。
3、中下层确实没钱了,收入存款增幅下降,债务飙升!
工行董事长在最近演讲时表示,2010~2017年的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与可支配收入之比从25.4%下降至12.7%,降幅达到了一倍;而与此同时,居民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已升至49%,几乎占了GDP的一半。
上述数据可以反映居民杠杆和储蓄情况,中下层确实没钱了,消费枯竭。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空心化。一快一慢,收入远远被债务抛下。
2015年以来的这一轮房价上涨,究其本质,就是以货币宽松和政策优惠,通过去库存叠加棚改货币化,鼓励居民举债购房。
其目的就是,以居民加杠杆,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和房地产企业债务危机。结果显而易见,房价一路高涨,居民杠杆率(居民部门债务余额/GDP)随之一路上扬:
居民杠杆率从2008年时的18%,攀升到2018年一季度的50%。短短十年,翻了两倍。
这几年,新增住房贷款不断创出新高,几乎撑起银行贷款的半壁江山:
2015年居民新增贷款3.87万亿,占当年全部贷款的33%。
2016年新增居民贷款6.33万亿,占总贷款的50.04%。
2017年的增幅虽然有所下滑,但也创下了7.13万亿的新高,占比高达52.7%。
要知道,在居民贷款里,高达70%以上都是中长期的房贷。而在短期贷款里,资金也多数通过消费贷、现金贷等方式违规流入楼市。
与此同时,房价不断上涨,房贷负担不断加重,居民加杠杆有增无减,但可支配收入却如老牛耕田般挪步。
2006年,负债收入比还只有18.5%,2018年已经高达77.1%。一边是房价高涨、居民大幅加杠杆,一边是可支配收入增长不力,结果是什么?必然是消费的紧缩!
二、危险的不只是内需!
这一次拉响的不只是消费警报,国家公布的三大数据,一个比一个触目惊心:
1、消费断崖式暴跌
这个上文已经详细说了了,但消费数据这么大幅下滑,历史还是非常少见的。
我拉了一下数据,2018年5月的消费增速,上一次这么低的时候,是2003年非典的时候。过去15年,没有这么低的增速了。
2、投资断崖式暴跌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6.1%,预期7%,前值7%。(若非房地产投资持续高位,数据更惨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时创出2017年以来新低:
这其中,制造业投资仍旧保持在低位,而基建投资则大幅回落,只有房地产投资依旧保持在高位。
消费增速创下新低,固定资产投资创下新低,贸易争端之下的出口形势同样不容乐观。
3、社会融资断崖下跌
前几天,中国央行公布的5月金融数据显示,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7608亿人民币,预期13000亿人民币,前值由15600亿人民币修正为15605亿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000亿。
暴跌3000亿!预期近腰斩。可见,实体经济的资金面之紧张,到了何种程度。融资压力之下,一场违约潮正大面积袭来,一场关乎千万人命运的大震荡开始了。不论是轻资产行业、重资产行业、文化类企业,还是制造业企业,通通都无法承受这轮资本大退潮。
三、也许令所有人都担惊受怕的房地产可能还没来得及崩盘,实体经济就已经率先崩盘了。
现在深圳的本土制造企业基本上处于整体倒掉的边缘。今年一季度,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亏损率为39.8%,四成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这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
这个数据必须对比一下。
全国今年一季度末的亏损率为22%(82058家亏损企业 / 372197家),这个数据当然本身也不好看,然而身为一线城市的深圳,工业企业亏损率居然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出一倍。此外,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去年同期下滑19.9%,而总亏损额同比去年同期爆涨54.3%。这种情况,与我们之前提到的上海和杭州等城市的企业经营情况一模一样。
高土地价格,高房价,已经导致了生产要素成本急剧上升,必然导致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下降,这是发自灵魂的呐喊,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对中国当前企业生存现状的担忧,是对中国企业经济力下降的担忧。
内地过去十年,是房价高速上涨的十年,也是内地经济竞争力迅速下降的十年。在各个行业,除了垄断国企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企业竞争力却越来越弱,所有的企业都不堪重负。
内地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家精神丧失的十年,所有人都开始了投机。高房价逼迫所有人都想做房地产,高房价逼迫所有人都想去炒房,很少有企业静下心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结语
因为房地产的超级泡沫已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错配,掏空了产业升级和高科技发展的根基。80、90后甚至00后本来是内地2025规划中的主力军、本应该是在贸易谈判中最重要的底气。
如果连他们都变成了韭菜,那么谁还能有资格谈论什么未来呢?现在不但人口空心化,就连城市也一个个沦陷其中。
贸易战的前景,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