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钱币(图片来源:Flickr)
【看中国2018年8月5日讯】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原来日本社会的民众是越老越富,日本60岁以上的人群拥有了超过11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5万亿元)的金融资产!相比之下,中国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我们来看一下《好奇心日报》的报道吧:
“钱花光的那天就是我的死期呢。”
一位85岁的日本老人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对街头的访问者说。他介绍自己在养老院已经住了十年,养老院一年的开销要6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近37万)。
节目组问:“那您还有多少钱呢?”
老人回答:“2亿吧!”
这位85岁老人拥有随时可以花掉的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27万元),听起来是非常惊人的个例。不过日本的老年人确实掌握着大笔可支配的财富。
一、日本60岁以上的金融资产超过11万亿美元
在2017年东京都政府一份报告中估计,日本大约1,80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0万亿元)的家庭金融资产中,近70%由60岁以上的人持有。
而日本卫生劳动福利部的数据也显示,日本的60-69岁居民人均储蓄是1,34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2万),为日本社会可支配财产最多的群体;70岁以上的人均储蓄也达到了1,26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7万)。
日本最大金融机构瑞穗证券预测,日本老年人总计持有11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5万亿元)的金融资产。而这些资产存在于股票、债券、信托等能随时变现的金融产品中,而不是房地产、土地等实物资产。
日本出现愈老愈富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当地老人基本不会动用自己的积蓄来资助子女买房,而是用来养老和享受余生。依据东京大学的调查数据,东京年轻人结婚,有85%的人是租房子住;只有10%的人是住在父母家或者公司宿舍;至于真正买房的比例只有5%。
二、中国居民存下来的钱越来越少
中国人给人的印象是爱存钱。这种言论的依据是中国的国民储蓄率常年排世界第一。在1992年到2012年,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35%上升到59%。如今中国居民的储蓄余额超过40万亿元。
1.储蓄率20年不变
但是储蓄率高并不等于居民储蓄多,根据国际清算局的数据显示,在2000至2008年中国的国民总储蓄增长中,80%是源于政府及公司部门,并非来自普通家庭。尤其是1992到2012年间,政府储蓄率和企业储蓄率翻了一番,但居民储蓄率总体却没有变化——在1992年是20%,2012年还是20%。
2.存不住钱
除此以外,数据显示中国居民越来越存不住钱,老年人的积蓄成了给子女买房的重要资金来源。世邦魏理仕所发布的《中国千禧一代消费报告》显示,现在的有房族中,超过2/3的中国千禧一代是得到了父母资助。并且随着中长期贷款(主要为房贷)比重的增加,年复一年可支配的金钱变更少。
最近,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各个省份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今年上半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063元,相当于一个月只有2,300元。您还别嫌少,能够月均超过这个数字的,全国只有9个省市,也就是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和山东。(请参考:收入差距越拉越大中国人都不幸福!)
3.家庭债务增加
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于今年三月表示,2010年至2017年之间,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与可支配收入之比自25.4%降至12.7%,降幅高达50%。与此同时,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从2013年的33%升到2017年的49%。从负债结构来看,在居民贷款中占大头的是中长期贷款,在2017年占比近80%。
此外,截至2017年7月,包含住房公积金贷款在内的居民中长期贷款规模是31万亿,在2015年初只是18万亿。从某种程度上说,首付掏空了中国一批老人的毕生积蓄,房贷则透支了年轻人未来20年甚至30年的现金流。
4.没有好的投资去处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在一篇工作论文提到,受制于一直以来的资本账户管制(特别是外汇),中国居民投资渠道单一,存款或房产是最熟悉的资产保值方式。相对而言,欧州居民大概三分之一的资产都在保险跟养老金上面,美国和日本居民则是把四分之一的资产放在保险和养老金,之后再通过各种养老金投资组合,分散风险。
根据兴行银行和波士顿咨询的数据,瑞士、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个人的金融资产(不包括艺术品、房地产等非金融资产)中超过三分之一都配置于本国之外。即使在“本土偏好”较强的部分国家,例如韩国、印度、日本和美国,其居民在海外配置的比例也都超过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