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古人使用硬枕是大兴于隋代,这与隋代开创科举有关。(绘图:志清/看中国)
看古装剧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奇怪,古人为什么都要睡那种高高的或是四四方方的硬枕头?难道不会觉得脖子需要软绵绵的枕头,不然会靠得不舒服吗?
眼见现代人使用的枕头说有多舒适就有多舒适,还有什么树乾图案或欧式风格、什么骨头造型、什么三角型靠枕……造型说有多特殊就有多特殊,花样说有多典雅就有多典雅,可是我们若是身在古代,岂能有这么多选择供大伙儿抉择?或许,当我们真正置身其中,方才能体悟古人对于硬枕头的观感,并真正领略硬枕的独特功效。古人是真正喜欢使用硬枕的,只是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要这么虐待自己,愿意躺在这种看似难以翻覆的硬枕上呢?
故宫的北宋定窑孩儿枕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有一件北宋定窑孩儿枕,即揭显了硬枕的特异性。望着这精美的白釉造型,令大家不得不为它那形象生动的孩童造型、牙白又温润的釉色、流畅飘逸的刻花与美丽的印花为之叹服。这件定窑孩儿枕是目前唯一写着北宋元佑元年款识的瓷枕,它帮宋代瓷枕的分期与断代提供宝贵的依据。只是,看着这一硬枕实物,更让人诧异了,古代的权贵富豪是怎么了,能够穿着绫罗绸缎让人望而兴叹,却不愿意在卧房内放置一个软绵绵的枕头?难道他们真要夜晚睡得不安稳,要来锻炼锻炼身体、磨练磨练意志是不是?
No!今人不傻,早我们好几千年好百年的古人难道就该是傻子了?硬枕可是有硬枕的好,硬枕的优势,硬枕的魅力。
古人使用硬枕的由来
其实,硬枕于西周初年就出现了。《诗经・陈风・泽陂》即有记载:“寤寐无为,辗转伏枕。”从字义来看,早先制作枕头的材料多以木头为主。
据说古人使用硬枕是大兴于隋代,这与隋代开创科举有关。众位寒窗读书人为了光耀门楣、一消胸中积郁,挑灯夜读是避免不了的。所以,他们在读着读着之际,若是犯困了,就会在圆木枕头上稍稍地合眼歇息一会儿,倘若一旦熟睡,就会因为稍有动作而滑落惊醒,故此类枕头又称作“警枕”,这与大家熟悉的悬梁刺股是差不多的概念。
除了木枕,古人使用的枕头还很多种类型。考古学家曾于河南信阳的一座战国楚墓中发掘到了竹枕。目前挖掘到的汉代枕均出自墓葬,质料亦相当多样,目前已有:玉枕、石枕、漆木枕、竹木枕、铜枕(青铜铸造的枕)、镶玉铜枕,还有以纺织品为囊的枕等。隋唐之后,学者们又发现了陶瓷枕。从这些枕头的材质与质量,能够推断出墓主的身分,像掘出了铜玉枕的墓主身份就比较高,是诸侯王及贵族世家。
古代硬枕的功效
古代的枕头多数具有清火、安神的功效。而这种硬枕,可不是要放置后脑勺在上面的,而是要让脖子枕在上面的。这样不但躺的人凉快,更能保护发髻不致凌乱。此外,还有利于健康这一种说法。俗话说:“三寸长寿,四寸无忧”,这亦是衍生“高枕无忧”之因。据悉三寸的枕头枕在脖子下方,是对颈椎好的一种睡法,所以有的医生不就会建议罹患颈椎病的患者能够卷个毛巾安置在脖子下方,以让颈椎呈现S型。所以,俗话说的高枕无忧的枕头,即是指12公分,而长寿的枕头即是指9公分。这种说法其实是很科学的。
除了纳凉,还具备上述所言的警醒作用。所以,你可不要以为硬枕所产生的难以安眠,是让古人绝对痛苦的。要知道,用功的读书人可是会想要刻意缩短睡眠时间,以便腾出更多时间来学习。
额外一提,除了制作硬质的枕头之外,很多读书人还会使用有附设铃铛的硬枕。只要自己稍微一动,立即就会醒过来,以告诫不能贪睡。
除了硬枕,文献中亦记载了一些以中药制成的药枕,李时珍于《本草纲目》中就提及一种作为驱头火、明目的“明目枕”,这是一种医治头昏目眩的简易疗法。
说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明白了吧!古人的硬枕可非无缘而制的,谁能说古时候的古人就一定不科学、思考很落后呢?!瞧!硬枕可不就含藏了大学问。
参考资料
〈为什么古人枕高枕头却不会驼背?〉
〈古代枕头又硬又冷 古人为何这么自虐呢〉
〈【定窑孩儿枕(残)】〉(北京故宫博物院)
〈洪石:汉代铜玉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