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他的《赤壁赋》。(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佛语说,尘世间一切,皆由心起。心若简单,生活就简单;心若复杂,生活就充满痛苦。人生没有坦途,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烦心事、伤心事。只要把心放宽,看开看淡,波折的人生照样可以过得有滋有味,精彩不停。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东坡的千古感慨,如潮水一般拍打着中国人的精神彼岸。每当我们徬徨、失意、压抑、落寞,重温东坡的生平,吟咏东坡的诗句,总能扫开精神的雾霾,在逆境中重新振作起来。
名利如浮云 看淡就能开心
苏轼的诗词开豪放一派,所写诗句大都气势豪迈。与其诗词呈现出的豪迈之色不同,苏东坡一生漂泊。年少时长于眉山,二十一岁时随父亲、弟弟一同出川,名声大噪。但在这之后,苏轼的好运似乎全用光了,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苏轼四十三岁时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在黄州,苏轼住在江边的一间简陋小房里,没有积蓄没钱吃饭,苏轼不得不亲自下地耕种。面对生活上的窘迫,苏轼并未将身外之物的多寡看在眼里。江边小屋他住的十分快活,黄州贱如泥的猪肉他也吃的津津有味。
人生在世,开心二字。事实上我们维持生活与健康所需的物质并不多,但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将物质看得过重,总认为钱赚的还不够多,房子还不够大,吃的还不够高级。一个人太过看重物质,精神反而会受到拖累。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对物质看淡一点,房子够住就好,饭菜够吃就好。钱没有赚完的时候,开心最重要。
淡忘伤害,修出宽容之心
重回朝堂后不久,苏轼因新旧党争再次被贬,当时的他已经是个五十九岁的老人了。在被贬的路上苏轼还曾写诗表扬自己“浩然天地间,唯我独也正”,到达惠州,面对前来迎接他的惠州百姓,苏轼大为感动“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乌台诗案,就是针对他的一场文字狱。有一晚,一个年轻人拿着包袱走进苏轼的大牢,一言不发就坐下了。苏轼心里奇怪,但也懒得问,倒头就睡了。天亮以后,年轻人推醒还在打鼾的苏轼,笑着对他说“恭喜苏学士”,转身就走了。原来那个人是皇帝派来的小太监,专门来查看苏轼的精神状况。小太监报导说苏学士整夜酣眠,看得出心中没鬼。而这件事,也促成了皇帝对苏轼的释怀和赦免。面对挫折,苏轼真的做到了随遇而安。
面对伤害,泯然一笑比以牙还牙更重要,你的痛苦伤害不了别人,斤斤计较只会苦了自己。淡忘伤害,忘却痛苦,修宽容之心。别让痛苦绑架你的生活,面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或事,将沉重的包袱从心头卸下,还自己一个轻松的心态。
知足就能收获幸福人生
北宋绍圣四年,时年六十二岁的苏轼被放逐到海南儋州。宋朝时的海南还是荒凉的蛮夷之地,被贬至此处的苏轼并未一蹶不振,而是扎下根来,办学堂,兴教化,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成为儋州文化的开拓者。在儋州,他写下“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来表达对儋州之地的热爱。儋州并未成为苏轼人生的埋葬地,而是成为了其幸福的源泉。苏轼将他的三次被贬经历看作他毕生的事业,“问汝平身事业,黄州惠州儋州”。
在海南儋州,第一次吃到天然鲜美的蠔,他跟儿子苏过说:你千万不要对外人说海南的蠔怎么好吃,不然京城里的官员听到了,个个都巴不得被贬海南,分走我的美味呢。
幸福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自己给自己的。人要学会知足,常言道: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知足,便会失去生活的意义与方向。幸福不是房子有多大,而是房子里的笑声有多美。父母健在难道不是幸福?爱人相伴朋友相随难道不是幸福?家无病人一家和睦难道不是幸福?幸福不在金钱物质,而是你爱的人就在你身边。
事事不能尽如人意,幸福生活的关键还在于自己。懂得简单之道,明白知足之理,才能收获幸福人生。
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