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一个人对养育之父母没有孝心,是不可能对别人奉献爱心的,更谈不上关心国家和民族之兴衰了。父母爱子女是天性、是义务;子女孝敬父母是责任,也是理所当然的孝道。
孔子曰:“百善孝为先”,几千年来,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凡是孝敬父母的,都受到社会赞扬有些人被父母倾其所有为他完成学业和事业,他会贡献智慧和力量,加几千倍奉还。让我们看一看明代古人是怎样行孝的……
一、乞丐娱母
明代,有一个乞丐,经常在苏州行乞。有一次,城中的一名绅士,在一个月亮很好的夜晚,从桥上路过,忽然听见桥下有唱歌的声音。他很好奇,就下桥去看,唱歌的原来是那个经常在城中讨饭的乞丐。
当时,那个乞丐,正手捧着一碗讨来的米酒,跪着进献给坐在地上的一个老太太。乞丐一边有节奏地拍击着酒碗,一边唱着歌。那个乞丐见有人来,先是一惊,后见对方是个绅士,就笑嘻嘻地说:“下贱人嘛,只是让母亲高兴高兴。”那个绅士,面对此情此景,感佩了许久,才转身离去。
第二天,那个绅士把这件事告诉了别人,人们都觉得这事挺动人的。此后,又有不少人,专门去看那个乞丐以同样的方式,让他母亲开心。
来看的人们中,有人说:“我活了这么大,还没像乞丐那样娱母,让我母亲开心过一次呢!”
二、为母袖中藏食
明代,浙江长兴里这个地方有一个人,他性情很粗鲁,但侍奉母亲却很有耐心,他把旧产业都用来赡养母亲了,所以家境渐渐衰落,只剩下了几间房子的财产。
这人的叔父很有钱。一天,他的叔父同几个亲戚一块饮酒,让这个孝子来侍陪。由于这些亲戚中,很多是有钱有势的人,所以饭菜非常丰盛。
孝子看着眼前丰盛的饭菜,还没开始吃,就想:“有什么办法能把这样好吃的东西,放在我妈的面前就好了。”于是在开席以后,他就总是不时地左顾右盼,当别人不注意他时,就飞快地把一些好吃的东西,用纸裹起来塞在袖子里。
没看到他吃几口,即使吃,也没吃出味道,而纸已经用光,但他的袖子里已经装得满满当当的了。
宴席将结束时,主人拿出金杯盛酒敬贵客。贵客逃酒,悄悄将金杯放在楼檐下,用瓦盖上,跑回家去了。仆人报告金酒杯丢失,客人们都要求脱下衣服搜查。孝子怕搜,就自己承认偷了杯子,并胡乱说了一个藏杯的地方。仆人在他说的地方,没找到金杯。孝子又说,可能是被别人拿走了。他叔父索赔,他答应卖房子赔偿,但要求宽限几天,等租到房子,安顿好母亲再卖房子。
后来,那位逃酒的贵客,写来条子,说明原委及放金杯的地方,主人终于找到了金杯。并且明白了那个孝子不让搜衣袖的原因。事情真相大白之后,他叔父被他的孝心感动,便将家产分为三份,分给孝子和他自己的两个儿子,每人一份。
三、看到鸽子就哭
明代成化、弘治年间,江苏常熟地方,有一个名叫徐骏的人。他少年时候,养了几只鸽子玩,父亲为此打了他一顿,他从此接受教训,立志要好好学习,终于事业有成。
他的父亲死了以后,他一遇到鸽子,就情不自禁的想起父亲对他的教诲,因而总会伤心的哭一番:“我没有父亲再打我、教训我了!”
有些不听老人话的顽皮少年,听说了徐骏的情况后,也开始变得孝顺好学起来。
(据明代李翊《戒庵老人漫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