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8年12月19日讯】我们常说一句话,创造社会价值的公司,往往都能得到商业价值。通俗来讲,也就是说,你给社会造福,社会就让你赚钱。在大多数生意中,都遵循着这个基本商业规律。
然而,想要投资成功,必须看到相同,也要看到不同。比如,汽车第一次被发明出来的时候,绝对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但它不是好生意,投入非常巨大,研发的成本也很高,因为贵而普及得很慢,到了普及期,全球车厂还打价格战,所以投资人都亏了钱。
再比如说,飞机被发明出来,创造了比汽车更大的社会价值,但是飞机让投资人亏的钱比汽车还要多,航空公司的竞争也远比汽车厂的竞争更激烈。这都属于创造了社会价值,但是商业价值没有跟上。
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冲突,在医药行业,得到了最戏剧化的诠释。把“治愈从未有人治愈的顽症”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拿来昭告天下广撒英雄帖,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而且不给足够的激励,也对不起那些付出了一生辛劳、牺牲了家庭和青春的实验室人员(当然,不给够也没人愿意干)。可是,如果激励过大、成本过高,普通人就吃不起了,大多数人都吃不上,这就不叫社会价值,只有多数人的价值,才叫做社会价值。
为了解决这个冲突,1984年,美国通过了《药品专利修正案》,它提出了这样一种解决思路:给专利药一定时间的保护期,让你赚钱,但是你到期后就得把配方交出来,得允许别人仿制你。这个思路好!它引入了一个新的变量:时间维度。用时间来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完美化解了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冲突,很快成为了全球医药行业的共识。
但是你会发现,前些年,即使是仿制药,到手的价格好像还是不便宜。问题出在哪?
我们上次说到,制药行业平均销售费用达到22%,不少公司收入的一半以上投了销售费用,因为中间渠道环节太多,中间光开票就开了七八张,能不贵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的政策:首先,推出了两票制,也就是说,药厂到经销商开一次票,然后经销商到医院再开一次票,最多只能这两道环节,打掉了中间的层层加价;其次,就是我们正在热议的“带量采购”,招标时只对报价最低的药厂进行采购,并且一次拿出50%的市场份额给这家药厂,这就是对社会价值的最好奖励。
说到这儿,思路就很清晰了:谁拥有规模效应,能摊薄制造所需的固定成本,用最低价格进行生产,谁胜出。谁大,谁就赢。
可是这真的是最终答案吗?拿到专利药的配方,再加上低成本就行了吗?
做仿制药,其实就像是做菜。中国的烹饪书上都是公开的秘密,跟你说盐少许,味精少许,辣椒少许。恐怕现代汉语词典至今还无法解释的词汇,就是“少许”。
同样的配方,每个大厨做出来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再举个例子,可乐,它的配方就贴在罐子后面,它也没有申请专利保护,但是为什么没人做出下一个世界级驰名品牌,或者说,不同品牌味道还是有差异的呢?
所以说到底,任何一个制造业生意,制造工艺一定是第一位的。仿制药,它首先看制造工艺水平(这决定了它能否通过一致性评价)然后才能发挥规模效应。在营收最高、规模最大的基础上,谁拥有更高的研发投入,谁拥有更多的高学历专业工作者,谁才会胜出。它不仅能给老百姓带来稳定质量下更便宜的价格,也因为它为大多数人服务,让药品不断普及而得到了更大的销量,这种增长也将给投资人和股东带来丰厚的回报,这就是未来的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