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大将军韩信。(网络图片)
汉高祖刘邦在48岁以前只是一个村野亭长,他百无一能,在为人处世等许多方面也称不上是君子。然而,最终他却能平定四方,并且把英雄盖世的楚霸王项羽逼得乌江自刎,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国之君。对于成功的原因,刘邦自己评价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由此可见,刘邦之所以能成为帝王,并不在于他有过人的勇气和超常的智慧,而是他能够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刘邦因为知人善任,重用了韩信、萧何和张良,从而成就了一番霸业。项羽空有万夫不挡之勇,最终却与垂手可得的帝王之位失之交臂。
刘邦在平定天下后,开始论功行赏。由于群臣因私心而争功,功劳的大小一年多也没能决定下来。刘邦认为在群臣之中,萧何的功劳最为显赫,所以给予的食邑最多。功臣们争辩说:“我们身披战甲,手执兵器,多的参加百余次战斗,少的参加数十次战斗,攻占城池,夺取地盘,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如今萧何没有这样的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不参加战斗,封赏倒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为什么呢?”刘邦回答说:“诸位知道打猎吗?”群臣回答说:“知道。”刘邦又问:“知道猎狗吗?”群臣说:“知道。”刘邦说:“打猎时,追咬野兽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踪迹,指出野兽所在地方的是猎人。而今大家仅能捉到野兽而已,功劳不过像猎狗。至于像萧何,发现野兽踪迹,指明猎取目标,功劳如同猎人。”群臣听后都不敢再言语了。其实刘邦之所以能重用韩信和张良,也都与萧何的举荐有关,“月下追韩信”更是在历史上成为的美谈,因此对于汉高祖的重赏当属受之无愧。
月下追韩信 萧何慧眼识英才
据《史记•淮阴候列传》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文中“信”就是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大将军。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韩信作为一个“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的含辱负重立下盖世功业的英雄人物而推崇。
幼年时代的韩信父母双亡,生活一向穷苦,他自已除了读书学武之外,再并无任何挣钱的本领,所以经常忍饥挨饿,受尽人间的白眼歧视。然而,真正的英雄豪杰就像沙漠中的金子一样,终有一天会闪闪发光于众人面前的。公元前206年,张良推荐韩信到汉中投奔刘邦,韩信带上张良所写的推荐书和宝剑,千里迢迢到了南郑,去见汉王刘邦。在此之前,张良送刘邦到褒中后分手时,曾商量招纳贤才的事,张良对刘邦讲过:“以后若有人来投大王,以臣的手书为凭,封官宜大不宜小。”但推荐谁来,张良并没有明说。韩信虽然带着张良的荐书和宝剑,心里却认为,汉王既是明主,一定能慧眼识英才,我不能依靠别人的推荐,而应该以靠自己的本领去取得汉王的重用。因此他把张良的荐书装在身上,拜见汉王时并没有交出来。
刘邦接见韩信时,见他身材瘦小,貌不赢人,说他手无扶戟之力,仍然不予重用。韩信每天闲住南郑的驿馆里读书下棋。虽然见过刘邦,但在刘邦的眼里,韩信与一般的兵卒并无区别。丞相萧何心中暗想,张良临别时说有人来投汉王,封官宜大不宜小。但是这么久了,就只来了一个韩信,可能就是此人,但却没有什么凭据。于是一有空闲时间,萧何就去陪着韩信下棋、游玩,暗中考察韩信。韩信却从不提及自己,更不向丞相请求高攀提拔。萧何经过一段考察,认为韩信智谋高强,胸怀大志,一定就是张良介绍来的贤才。于是就向汉王推荐,要求重用韩信。汉王碍于萧何的面子,就封韩信做了一个“连敖”,即粮仓管理。
此后,韩信虽被夏侯婴推荐提升为治粟部尉,但是仍然无所事事。萧何慧眼识英才,对韩信的政治、军事才能十分钦佩,多次向刘邦推荐要重用韩信,刘邦却一直不肯明确表态。韩信耐不得寂寞,决定偷偷逃离汉营。萧何一边想着韩信的往事,一边策马奔驰,追了两天两夜,最终才追上韩信,好言好语地把韩信劝回军营。
萧何月下追韩信。(网络图片)
刘邦却大骂萧何:“一个韩信,小小的治粟部尉,值得你去追回来吗?”“大王怎么能这样看待韩信呢?”萧何趁机向刘邦说起韩信的长处来,“要说人才,眼下中国没有第二个能超过韩信的。大王如果要与项羽争夺天下,韩信是帮助你成全帝王之业最合适的人才了,大王到底有没有重用韩信的打算呢?”刘邦听着萧何这么一说,才高兴地说:“我就封他个将军,怎么样?”萧何严肃地说:“这还不够。”
刘邦为了自己的事业,下了最大的决心,说:”我拜韩信为大将,你把他叫来,当场就拜。”萧何提醒刘邦说:“拜大将是件大事,不可马虎草率。大王应该挑选吉日良辰,斋戒沐浴,搭设像样的拜将台,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韩信才能行使大将的职权,为大王的帝王之业出力效命!”
刘邦都按照萧何所说的去办理了。他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争夺天下。韩信拜将以后,果然不负萧何之所望,用兵如神,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中屡战屡胜,为刘邦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萧何、韩信和张良,被称之为“汉之三杰”。
韩信登坛拜将。(网络图片)
大将做兵卒 项羽专横失江山
项羽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相比之下,刘邦只是一个个危难时刻不顾儿女、父亲性命的反复无常、刻薄寡恩的小人。但是,正因为他英雄盖世,勇猛无敌,所以非常刚复自用,没有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所以他不可能用心去识别人才,重用人才。据《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秦汉郎宫中有中郎、侍郎、郎中等职,负责执戟宿卫殿门的人,称为执戟郎。
当项梁率领抗秦农民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之后,改归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军官。刚入行伍的韩信就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前的军事战略思想.但其为人非常孤傲,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有一次他走入项羽大帐之中直言作战计划,项羽听到之后,欣喜不已,但碍于奸佞当道,回绝了他。但是韩信仍执拗不已,项羽就把他贬为炊事火夫。尽管如此,他仍然没有放弃他的军事梦想。有一次他毫不讳言地顶撞项羽,被贬为执戟郎中。对于韩信这样的经天纬地之才,项羽既无法识别,也无法使用。对于这样的主公,韩信纵有再大的忠心也是枉然。
一代英才韩信在项羽帐下为卒,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岁月。英才不得其主,或许天意所致。后来韩信终于恍然大悟,计听于张良,前去投奔刘邦。在川蜀之地,韩信仍然没有逃脱被歧视的命运,但他能够忍辱负重,在他治理粮仓的一段时间,他把粮仓治理的井井有条,并发明了推陈出新,这也是他的军事战略思想的一部分。再后来时来运转,刘邦任命韩信为统领大元帅,可韩信坚持要刘邦封侯拜将,最终刘邦只得同意。拜将之后的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杀了项羽一个措手不及,三年楚汉鏖战,最终由韩信帮助刘邦一统天下,登上了帝位。
得人定胜负
笔者经常观看艺术演出,专业的艺术团体拥有一流的表演人才,得以呈现一流的艺术表演,观众自然也都是主流社会的人前来观看。相反那些业余的艺术团体招不到专业人才,偶尔操练一下也能上台表演,但是演技低劣,尽管表演得非常卖力,却连让观众娱乐的基本目的也无法达到。
戏台小世界,社会大舞台。在戏台上演技决定胜负,在社会上同样是得人得天下。专业的技术人才不可能生产低劣的产品,业余的写手又怎可能写出宏伟的巨作?有多大的心量就有多大的世界,管理企业与治理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在人类社会中,“得人定胜负”是一句至理名言。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