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是古圣先贤教导人们的道德规范,是影响甚广的道德启蒙读物。(图片来源:正见网)
《弟子规》,是以教导儿童伦理道德及基本礼节为主,内容浅白易懂,押韵顺口,对儿童正确行为的规范具体明确,有助于让孩子养成良好品德。
【原文】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注释】
(1)类:性情。(2)齐:相同。(3)众:很多。(4)仁者:德行宽厚。(5)希:同“稀”,很少。
(6)果:真正的。(7)讳:把事情隐蔽而不敢宣布。(8)色:面容。(9)媚:谄媚,用甜言蜜语讨好。
(10)亲:接近。(11)仁:指德性宽厚高尚的人。(12)无限好:好处非常多。(13)德:品德。(14)日进:一天天进步。
(15)过:过错。(16)日少:一天天减少。
(17)无限害:有许多坏处。(18)小人:品德恶劣的人。(19)进:向前。(20)坏:败坏。
【白话解说】
同样都是人类,但是性情都不相同,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真正德性宽厚高尚的人,是非常稀少的。
如果是真正德性宽厚高的人,大家都会敬畏他;因为他不会说奉承、谄媚的话去讨好别人。
能够接近德行宽厚的人,好处非常多,我们的品德也会一天天进步,过错也会一天天减少。
如果不去接近那些德行宽厚的人,并且向他们学习,那就会有许多坏处。因为,没有好的模范学习,那些品德恶劣的小人,便会趁机接近,无形中使我们受到影响,我们将逐渐败坏;到最后,不管做什么事都会失败。
【参考故事】
【1】齐景公采纳谏言施行仁政
春秋时代,有一年连下三天大雪而不停。齐景公披着狐毛皮衣,坐在厅堂台上。大臣晏婴进来拜见,站了一段时间。景公说:“真奇怪!下大雪的日子,天气却不冷。”晏婴回答:“天气不冷吗?我听说古代贤君吃饱会知道人民的饥饿,穿暖了会知道人民的寒冷,安乐时会知道人民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啊!”景公说:“说的好!我听从你的建议。”下令分发皮衣和谷物给饥寒交迫的人民。(出自《晏子春秋》)
【2】文种救君兔死狗烹
文种和范蠡,春秋时代楚国人,后为越国良臣。越王不听范蠡劝阻,攻打吴国战败时,文种冒险前往请求吴王,赦免越王句践之罪,吴王夫差因而退兵。之后,文种和范蠡辅佐越王,励精图治,越国转弱为强。灭了吴国后,范蠡功成身退,改名换姓,到齐国经商。范蠡从齐国寄信给文种说:“飞鸟打完时,上好的弓箭就被收藏起来;兔子打死了,猎狗就被煮来吃。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可共享乐。你为什么还不走?”文种看了信,假托生病,不再上朝。但有人诬陷文种将叛乱,越王就赐剑给文种,让他自杀了。(出自《史记》)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