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历新年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民俗学者萧放认为丰收祭是华人新年最初的起源。(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年的概念,最初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说文解字・禾部》:“年,谷熟也。”在农作物丰收之后,人们要举行庆祝活动,祭祀神灵,感谢神的赐予,并祈求来年的丰收。
关于黄历新年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民俗学者萧放则诠释了他对华人新年的历史演变与民俗传承的认识。
他认为,丰收祭是华人新年最初的起源。农业中国的岁时节日,依循的是农业社会的生活节律。人们丰收之后的祭祀与庆祝自然成为年度周期的界标。上古社会人们是从神性的角度理解日常时间进程,伴随着四季岁时生活的是岁时祭祀活动,人们利用各种季节祭祀仪式,实现与天地神人的沟通。
所谓祭祀,依照《说文》的解释是以手持肉奉献给神灵。以食物奉献神灵是中国传统祭祀的基本方式,中国人认为以上等的或时令食品献给神灵,就如人间以佳肴招待贵客一样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赤诚。上古新年的岁时活动主要就是祭祀诸神与祈求谷物丰收。
两大岁终大祭
上古新年祭祀主要表现为集团性的公祭,时间在岁末年初,祭祀的对象是天地山川、宗庙社稷,祭品丰厚,仪式规模盛大。祭祀由天子主持,参加者是文武百官。上古社会祭拜自然,信仰中体现着人们对自然的礼敬。人们将岁末年初作为具有特殊神性意义的时段,通过虔诚的祭仪,实现与天地方物的沟通与交流。
岁终大祭是岁末对天地人间诸神的一次总结性的隆重祭祀。在《礼记》中我们看到年终大祭的两种形式:一是“大饮烝”,即宗庙祭祀大礼,同时要祭祀日月星辰神、公共社神、门闾之神及门、户、中霤、灶、行等日常五祀。一是大蜡之祭,年终的大蜡之祭,在夏朝称为嘉平,在殷商称为清祀,周朝始称大蜡,祭祀先啬、司啬、百种、农、邮表畷、禽兽、坊、水庸等八神。据考证“先啬”是神农,“司啬”是后稷,“百种”为百谷神,“农”为田神,“邮表畷”为井田道路间的界亭神,“禽兽”为猫虎神,“坊”为堤防神,“水庸”为沟渠神等。迎猫是为了让它吃田鼠,迎虎是为了让它赶走田里的野猪,以保证农作物的丰收。
在祭祀“坊”与“水庸”时要念一段祝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段祝辞生动地反映出古人对待神灵的态度,人们祈求神灵在新的年份里管束好水土、昆虫、草木,让它们各安其位,以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祸害。大蜡的时间在夏历十二月,是岁末对有关农事诸神的一次总祭,所谓“合聚万物”,而总祭诸神。
正日家庭仪式
在朝廷的影响下,王者岁首逐渐成为民俗大节,汉代民间将年节民俗活动由传统的腊日、腊明日移到正月之旦的“正日”。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了东汉时期民间正日的祭祀仪式与庆祝活动。首先,祭祀祖先、礼敬尊长是汉代正日礼仪的主要内容。在正日前的三天,家长与执事都要斋戒。正日是祭祀日,在家长、执事敬酒请神之后,全家无论大小,按尊卑等次列坐于先祖牌位之前,家人怀着喜悦的心情依次向家长敬酒致贺。“子妇孙曾,各上椒酒于其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为家长祝岁祈寿是自古的年节传统。岁首的酒品是敬神之酒,具有通灵的特殊效用,它能辟邪祛恶、益寿延年。
正日家庭祭祀庆祝仪式之后,人们走出家门,拜谒恭贺亲族与邻里,利用年节时机,沟通自己与亲族、邻里的关系。后世正月拜年的传统即由汉代正日新年拜贺的习俗发展而来。
(本文节选自萧风〈过年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