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贷款大量增加,也将会令中国坏账银行自顾不暇。(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9年2月19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央行日前公布了1月份宏观金融数据,其中天量的新增社会融资创新高纪录,这引发舆论对金融危机的探讨。同时,新增贷款大量增加,也将会令中国坏账银行自顾不暇。
中国央行公布的1月份金融数据显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2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当月社会融资增量更是达到4.6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天量规模。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87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环比增加0.3个百分点,增速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此前中国央行连续两次降准及要求商业银行增加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未来M2增速将进一步上行。
狭义货币(M1)余额为55万亿元,同比仅增长0.4%,增速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1.1个和14.6个百分点。有分析指,增速同比大幅下滑主要受新年因素影响,今年企业的年终奖主要在1月发放,而2018年则在2月发放年终奖,这对企业的活期存款影响明显。
流通中货币(M0)余额8.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当月净投放现金1.43万亿元,而上年同期仅净投放现金3991亿元,现金投放大增超过万亿,主要是为应对新年期间居民对现金的需要。
对外经贸大学研究员刘明彦分析上述数据指出,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80%新增贷款流入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30%新增贷款流入居民,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收缩10%。存款增量同比减少5815亿元,贷款增速超过存款增速推升存贷比高达78%。银行的贷款派生存款能力下降,也显示出中国的金融脱媒在加剧,同时在不断推升银行的存贷比。各类存款中,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下降最大,同比减少近2万亿元,表明受股市低迷的影响,它的现金流有所恶化。贷款增加但经济增速下行趋势能否就此逆转还有待观察,因为影响宏观经济的变量远不只有货币变量一项。
针对中国经济的状况,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格夫对中国内地媒体表示,2019年是让大家忐忑不安的一年。中国需要转向以“消费驱动”和“内需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并且,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表现形式有一些明显的共性。比如资产价格崩盘,经济复苏周期长、失业率恢复缓慢,等等。金融危机的出现就像突发性心脏病一样,很难去预测患者什么时候会发病。
另外,贷款大量增加由此可能带来坏账高企。被北京当局寄予厚望来解决金融风险的资产管理公司(AMC,俗称坏账银行),现在却面临着自己沦为不良资产的风险。近年来,以折让价格购买银行不良贷款(NPLs)然后获利的业务模式在中国迅速增长。
在去年中国经济创下28年来最慢增速的情况下,中国的坏账银行发现自己也陷入流动性紧缩的泥潭。这不仅冲击了中国银行业快速处理坏账为新贷款腾挪空间的能力,而且还加剧了银行业金融风险并危及社会稳定。
据《路透社》报道,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融资、购并及重整部门合伙人区兆邦说道:“过去,国内坏账投资者借了大量资金来买入这些资产组合,现在已经不能再借款了。”不良资产价格恶化正冲击几年前涌入该业务的数十家上市公司。
中国的金融业流行这样一句话:保险公司跑着挣钱,证券公司坐着挣钱,银行躺着挣钱。然而,最赚钱的金融机构既不是银行,也不是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而是坏账银行。
但是,中国四家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华融、信达、东方、长城),其中的华融资产管理公布,去年上半年不良贷款业务税前获利减少61%。
而信达资产管理预期2018年公司获利将减少30%,这将是自2013年上市后首遭获利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