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表示关注外部输入性风险等四方面风险。(图片来源:Tierney/Adobe stock)
【看中国2019年3月5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3月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并关注外部输入性风险等四方面风险。分析指,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六稳”只是稳经济的短期药方,缓解意识形态之忧才是核心。
3月5日,中共政府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李克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据《新华社》报道,李克强表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金融财政风险有效防控。”
李克强表示,今年发展面临更复杂更严峻的环境,可预料和难以预科的风险更多更大,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决不能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
报告起草组负责人、中国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3月5日在国新办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并称,中国经济增速略高一些或低一些,都是可以接受的;今明两年经济增速需要达到6.2%左右,才能实现到2020年GDP翻番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在去年的工作报告频频提到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即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10年行动纲领,但今年的工作报告却没有提及。
另外,李克强在工作报告中没有像去年那样提到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对此,中原集团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在关键工作目标报告中没有包括“不是用来炒的”措辞,此举发出明确的信号,他说:“这表明最严格的政策已经结束”。
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李克强表示要关注四方面风险: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风险;中国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经营风险;中国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依然不少。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
《路透社》日前的分析文章认为,在剖析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诸多原因中,一些深层次的理由或许不该被忽视:私有产权能否得到法律保护,中国社会治理的根本到底是“人治”还是“法治”等,这些潜藏的意识形态之忧或许才是影响中国实体经济荣衰的关键,而这也恰恰是中国“稳预期”的核心。“六稳”或许更像是稳增长的短期药方,而要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的长痛更期待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杰在上个月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表示,2018年人们预期普遍不好的重要原因,就是感到财富不安全,现在找不到安全性的资产,不知道什么资产是安全的,所以比较恐慌。“稳预期”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要保证财产安全,“现在老百姓对未来的预期很差,实际主要来源于财富不安全,稳预期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财富怎么安全。”
魏杰建议,在制订宏观政策的时候不仅仅考虑就业和增长问题,还要考虑老百姓财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