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9年4月22日讯】中国官媒《新京报》4月21日报道,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致乘用车生产企业的一封公开信》,表示现阶段汽车经销商经营压力加大,有53.5%的经销商2018年出现经营亏损,厂商矛盾激化。因此呼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重新审视价格和供需体系,停止对库存系数超警戒线的经销商强行压库或变相压库。
公开信称超五成经销商去年经营亏损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在公开信中提到,2018年国内汽车消费增长乏力的状况越来越明显,乘用车销量已连续多月同比负增长,今年一季度,中国乘用车销量依旧延续负增长,同比下降13%以上。而CADCC《2018年汽车经销商对厂家满意度年度调查》数据显示,有53.5%的经销商2018年出现经营亏损,有27.1%的经销商在2016年-2018年连续3年全部亏损。
根据其调查,2018年63.3%的经销商反映没有对所代理汽车销量、型号的决定权,60%的经销商反映厂商存在强行压库的行为。全年超过70%的经销商库存系数超过1.5的警戒线,有6.71%的经销商库存系数在3以上,有的甚至超过4。有49.2%的经销商反映当同一地点已建网点处于亏损或利润低于行业水平时,厂家仍会强行布点。
而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的满意度调查显示,2018年85%的经销商没有完成厂家下达的销售目标,接近一半的经销商销售目标完成率不足80%。57.3%的经销商反映其代理的主要产品的市场价格低于厂家的批发价格,整个行业价格倒挂严重。其中有11.63%的经销商2018年亏损500万以上;仅有12.08%的经销商2018年盈利500万以上。
厂商存三大矛盾
同时,汽车经销商商会在《公开信》中表示,近年来厂商矛盾激化明显。矛盾焦点是车企追求规模效应、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对市场供需变化预判不足,没有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销目标,没有从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发展的高度考虑问题。具体表现有三点,一是生产企业将自己的产销目标强行分解给经销商,导致经销商库存过高,运营成本居高难下;二是生产企业不断扩建销售网点,导致市场终端竞争由良性转向恶性;三是对电商、出行服务商、二网等新零售渠道以更低的价格铺货,对建店成本高昂的传统4S店渠道带来不公平的市场冲击。
截至2017年底,中国车企的年产能(包括在建产能在内)约有6400万辆,目前已公开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到2020年将超过2000万辆,是《汽车产业中场球发展规划》销量目标的10倍。随着产能的急速增加与汽车消费市场的萎靡,使得产能过剩的苗头越来越明显,供需关系失衡。
汽车经销商商会的满意度调研数据显示,经销商对厂家满意度得分均值,相比前几年大幅下降,已经接到数起申请维权调解厂商矛盾的案件;目前厂商矛盾也迅速激化,引发了一系列冲突。
呼吁停止对超警戒线的经销商压库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表示经销商和整车厂是利益共同体。短期来看,经销商打价格战必然影响厂家品牌,经销商严重亏损,导致其很难提升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也无力利用新技术开拓探索新业务;长期来看,汽车业多米诺骨牌效应将无法阻挡。构建合理稳定的渠道,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已经迫在眉捷。
对此,汽车经销商商会提出几点建议。一是乘用车生产企业应重新审视价格体系和商业模式,根据终端市场的成交价及时调整制定合理的批发价和销售指导价;二是如经销商库存系数超过1.5的警戒线,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停止对经销商的强行压库或变相压库;三是乘用车生产企业应根据经销商的市场反馈重新审视供需体系;四是乘用车生产企业应与汽车经销商一起,应对“新四化”发展趋势,利用现有的网络终端和用户数据,共同研究建设适应新时代新技术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