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针灸疗法,虽穴名略有变动,但原则上均本于《针灸甲乙经》。(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皇甫谧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是西晋学者、医学家、文学家。一生以著述为业,晋武帝司马炎累征不就,自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其在针灸学史上,被誉为“针灸鼻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
中医针灸学之祖
皇甫谧出身于东汉名门世族,但出生后便丧母,家道衰落,过继给叔父,十五岁时,随叔父迁居新安(今河南省新安县),在战乱中度过其童年和少年。
皇甫谧将古代著名的三部医学著作,即《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纂集起来,加以综合比较,“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终于写出了一部为后世针灸学树立了规范的巨著--《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也称《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
该书明确了穴位的归经和部位,统一了穴位名称,区分了正名与别名,介绍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上百种病症,以及针灸治疗经验,说明五脏与五官关系、脏腑与体表器官关系、津液运行、病有标本、虚实补泻、天人相应、脏腑阴阳配合、望色察病、精神状态等等,奠定了针灸学理论基础。这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被人们称做“中医针灸学之祖”,是必读的古典医书之一。
唐代医家王焘评“是医人之秘宝,后之学者,宜遵用之”。直到现在的针灸疗法,虽穴名略有变动,但原则上均本于它。
爱好医术 精通医道
皇甫谧在其《释劝论》中,表达了他对爱好医术的愿望,“夫才不周用,众所斥也;寝疾弥年,朝所弃也。是以胥克之废,丘明列焉;伯牛有疾,孔子斯叹。若黄帝创制于九经,岐伯剖腹以蠲肠,扁鹊造虢而尸起,文挚徇命于齐王,医和显术于秦晋,仓公发秘于汉皇,华佗存精于独识,仲景垂妙于定方。徒恨生不逢乎若人,故乞命诉乎明王。求绝编于天录,亮我躬之辛苦,冀微诚之降霜,故俟罪而穷处。”对古代医家扁鹊、仓公、华佗、张仲景,多有仰慕之情。
晋武帝爱惜其才华,赐给他很多书,但其身体素弱,长年劳累,也卷入当时社会服石之风,竟罹患风痹,右脚偏小,十分痛苦,几至自杀,自此立志学医,“晋・皇甫谧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有高尚之志。得风痹,因而学医,习览经方,遂臻至妙。”(《针灸甲乙经・林亿序》)对此,他不无感慨地说:“若不精通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深地,无以济之,此因圣人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由此言之,焉可忽乎?”(《针灸甲乙经・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