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割舍还是修复?取决你想得到什么。
(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文/杨嘉玲
我常常遇到一些人,嚷嚷着要辞职或离婚,但好多年过去了,他依然待在原地不动。可也有另一群人,你很少听他抱怨,但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他换工作了,或是结束一段为期不短的感情。
而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很习惯为自己“做决定”,当遇到困境时,他们不太花力气征询别人的同意或保证,而是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然后行动。
于是我渐渐发现,一个人成熟与否的指标,就在于他有多么的习惯为自己做决定。
当遇到不合理或不舒服的事情,他是待在原地埋怨,等着别人解决问题?还是主动做出反应,在有限的选择内,创造最能满足自己需要的结果?不同的心理状态,就会产生出不同的行为模式,最后编织出不同的人生境遇。
一个迟迟不敢做决定的人,经常是因为害怕承担结果,只好让拖延,压缩自己生命的空间。但他们忘了,其实不做决定,也是一种决定。这么做,生活会不会变得比较简单,必须由当事人自己回答。
但可以预料的是,自己做选择通常会比较“甘愿”,无论结果好坏,都愿意承担。
所以,虽然许多清理所带来的好处,特别是自由与掌控感,但相对的我们也得承担更多的责任,不能再拉着别人替我们买单。例如:送婆婆去安养院的媳妇,当她没有选择和先生一起扛起婆婆的照护工作时,未来她自己的爸妈需要有人看顾时,她也就无法要求先生提供援助,除非先生自己愿意。
而一个妻子,当她选择离婚、带着女儿搬离,切断和夫家的连结时,她所要面对的财务压力、教养责任,相对的也会比较沉重。
当你选择独立的生活、澎湃的梦想,不让爸妈插手你的人生、工作、感情时,你也得接受将来有天你需要买房、有人帮忙带孩子、当救援投手时,他们是可以冷眼旁观的。
但你必须相信,这么做才是对彼此都好的决定。因为当你能学会真正的独立,他们才能懂得把重点放回自己身上,于是你会明白原来长大,就是深刻的懂了,没有人可以什么都要,却不用付出代价,愿意舍弃,才能够挪出空间,重新获得。
在关系中,“取”与“舍”是同一组出场元件,硬要拆开选购,只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深刻地付出后,仍敢放手的人,才是真正心灵自由的人。
当你敢大声宣告:“我决定,生活里只留下对的人”,那一刻起,你就是一个足够成熟且清楚自己要什么的人。这样的果断与坚定,将使你成为关系的主人,而不是附属品。
本文整理、节录自杨嘉玲《我决定,生活里只留下对的人》一书。由采实文化授权转载,欲阅读完整作品,欢迎参考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