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9年7月11日讯】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连续四个月超过2%,亦是去年二月以来最高。另一方面,生产者物价指数出现大幅度下降,学者认为主要原因就是美中贸易战迟迟未解决。
中国通胀情况持续。国家统计局本周三(10日)公布,上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按年升2.7%,与5月相同,继续创下1年多的高位,连续4个月在2%以上。当中升幅最严重的是影响一般民生的食品价格,按年升幅达8.3%,其中鲜果价格涨幅达42.7%,猪肉价格涨幅亦达21.1%。至于非食品价格升1.4%。今年上半年CPI上升2.2%。
香港华侨永亨银行经济师李若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通胀数据反映天气因素及猪瘟疫情的影响,预期今年下半年通胀率将会逐步回调。李若凡说,如果下半年通胀进一步转弱,加上美国可能减息,北京或会全面降准,但减息可能是最终手段。她又提到,由于中国进口的产品多属半制成品,香港不少商品会加工后再出口,相信贸易战对中国通胀的影响仍然不大,估计CPI已达今年内的高位,中央会继续推出宽松政策。
实际通胀数字或更高
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实际通胀数据可能会更高:“CPI上升2.7%,说鱼鸭、河虾、水果蔬菜大量上市,那去年同期不也是大量上市吗,我觉得主要价格上升,特别是猪肉价格上升了21.1%等,都与贸易战有关。猪肉,大家都知道我们不从美国进口价格比较便宜的猪肉,导致非洲猪瘟泛滥。”
官方公布6月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环比由涨转降。PPI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4%,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在主要行业中,石油相关行业受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影响,价格由涨转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3.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1.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1.3%。
对此,贺江兵说:“PPI的数据显示在大幅度的下降,这说明生产力需求不足,也就是经济不是特别景气的一种表现。如果要跟美国长期打贸易战,就会经济下行,物价上涨,这是一个最不易解决的问题。”
减少进口美国粮食导致人民受苦
中国金融学者司令认为,每年的冬春季节,中国的居民消费指数一般都会出现上涨。由于食品供应比较短期,很多地方的运输成本增加,物价也随之上涨。他说:“但是夏季来讲,中国进入了肉、蛋,还有蔬菜供应的旺季,这就使得价格出现理性回调,从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环比下降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2.7%。在5月份,虽然中美贸易谈判出现倒退,但是其效果的显现,还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在中国的食品价格中显现出来,现在还没有完全把此效应表现出来。”
司令说,上个月生产者物价指数下降,明显是受到美中贸易战影响:“PPI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它通常对于贸易的敏感度远远大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很明显是美中贸易战,美国增加了对华增加至25%商品关税的影响。中国很多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受此影响,出现严重的下跌情况。”
中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本周日公布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为49.4%, 与上月持平。中物联科技信息部星期天刊登特约分析师张立群的分析说,6月份的PMI指数表现继续处于荣枯线以下,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比较突出。表现在新订单,新出口订单指数继续下降,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指数较大幅度下降等方面。
5月份,美中举行的第十轮谈判破裂。川普(特朗普)政府决定把两千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关税从10%调到25%。北京也对美国的出口商品进行关税报复。
版权所有 © 2006, RFA。 经自由亚洲电台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许可进行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