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为陈诚使团路线。(Vmenkov/wiki/CC BY 1.0)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在西域除继续巩固对哈密以东诸地区的控制与治理外,如建立哈密卫,对哈密地区以西的西域各邦国,则主要通过和平交往的方式,发展贡赐与互市贸易,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以期实现其“共享天下之福”的理想。从永乐七年起,明成祖多次派遣官员频繁出使西域各国,广泛交往,而我们必须提及的一个名字是陈诚。
陈诚,被时人认为天资敏睿,端方雅重,好学有文采。他在科举考试中及第,并被授吏部行人司行人(相当于今天的外交官)。他一生五次出使西域、一次出使安南。
五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在明太祖朱元璋灭亡北元势力,开始接管西域地区后。洪武七年,撒马畏兀儿(回纥一部,活动范围大致位于今甘肃和新疆接壤处)遣使来京朝贡。明朝在此设置安定、阿端两卫所。不久,这里发生内乱,各部落间连年混战,两卫遂废。之后,明太祖应撒马畏兀儿番邦酋长之请求,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派“儒臣中能文能武长才者”陈诚出使。陈诚到该地后安抚各番,并重新设置安定、阿端、曲先三卫(今甘肃敦煌南部)。
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年)。当时西域哈烈国(都城在今阿富汗西部城市赫拉特)和撒马儿罕国(在今中亚一带)在与大明缓和了之前僵化的关系后,遣使抵达京师朝贡,贡品包括狮子、西牛(犀牛)、西马、文豹等。明成祖大喜,遂于两国使团回国后,派遣陈诚等人回访这两个西域国度,答谢并处理朝廷与西域诸国的睦邻友好条约和通商互市协定。
陈诚一行于该年八月初一从北京出发,经涿州、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市)渡黄河至陕西华山,抵长安(今西安市);又经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泾川(今甘肃省泾川县)、兰州,穿过河西走廊,出嘉峪关,自玉门进入西域。进入西域后的首站为哈密,一行人后面又依次访问鲁陈城、火州等17国。历时3年,行程3万里。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返回北京,并向朝廷呈送《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和《狮子赋》。
陈诚一行于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返回北京,向朝廷呈送《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和《狮子赋》。(网络图片)
《西域行程记》为陈诚一行人西使的日程记录,共5千字,按日记载万里行程兼及沿途风物、地貌、气候、住地等。
《西域番国志》八千字,分地记载西域诸国十八处城镇情况。按其地理方位,大体是由西向东,与《行程记》成逆向排列,即行程取西行历程,山川风物则以东归次序记录。这是明代亲历西域的唯一文献,加载《明实录》,明修《明一统志》、清修《明史・西域传》亦多所采用,至今对东西交通史和中亚文化史的研究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后,哈烈、撒马儿罕、别甚八里、失刺思、俺的干、俺都淮、吐鲁番、火州、柳城和哈实哈儿等国,为了表示对明王朝的忠诚,正式派遣庞大的经贸代表团来中国通商互市,其中哈烈、撒马儿罕、别甚八里三国的使团,各自多达300人。明成祖则回赠玺书、文绮(华丽的丝织物)、彩币、布吊、瓷器、茶叶等,以示安抚和亲善。
陈诚第三次出使西域是在永乐十四年(1416年),第四次是在永乐十六年(1418年),都是出使哈烈、撒马儿罕等国。
第五次是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四月初四,明成祖再次派陈诚出使西域诸国,进行国事访问。五月,使团抵陕西,经甘肃,将出塞时(该年九月),忽闻明成祖驾崩的噩耗。太子朱高炽(明仁宗)即皇帝位,他奉行“不务远略”的战略,践祚之初,即“撤西洋取宝之船(即阻断郑和下西洋这一重要的外贸与文化交流工作),停止松花江造船之役,召还西域使臣还京”。陈诚等只得遵从圣旨,回到北京。
加强中国与西亚的联系
陈诚的出使加强了中国与西亚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美国学者莫里斯・罗沙比在《明朝到亚洲腹地的两位使者》文中指出:“永乐年间有20次使团来自撒马儿罕和哈烈,32次使臣来自中亚其他城镇,44次使臣来自哈密绿洲和西北部附近。有些其他的中亚商人和官员只到达中国西北境的居民点,未计在这个数字之内。即使如此,永乐在位的21年中,这些使团平均每一年多达4次以上,可见明与中亚各地的亲密关系,这无疑是陈诚这些高度成功,并受到很好接待的出使促进的。”
除了促进政治、文化的相互交流外,往来丝路上的商人络绎不绝。明朝对前来贸易的商人采取“其市易者听其便”之策,对于商人们带来的所有物品,除粗劣之物外,明朝一概准许入境。其主要物品有马匹、骆驼、狮子、钻石、卤砂、宝石、地毯、纸张、葡萄干、金银器皿、宝刀等。西域商人以此来换取中国的瓷器、红玉、丝绸、布匹、棉花、花毯、茶叶、乌梅、麝香、大黄、颜料、金箔、桐油等。
此外,对入贡的西域使臣,依旧采取“厚往薄来”之策,不仅给予超过贡品价值数倍的回赐,还允许他们在会同馆进行交易,正如《明史・西域传》所载:“回人善营利,虽名朝贡,实图贸易。”“故西域之使,岁岁不绝。”
明成祖声威日隆
随着政治、经济交往的增多,明朝和明成祖在西域的声威日隆。(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随着政治、经济交往的增多,明朝和明成祖在西域的声威日隆,政治影响也日益扩大,和西域的一些邦国形成类似于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明朝还经常出面解决西域各国的纠纷,比如永乐十四年,别失八里与哈烈发生矛盾,彼此争斗,明成祖赐玺书敕谕两国君主:“俾各释怨,睦邻保其民人,以享太平之福。”
不仅如此,明成祖还以宗主国的身份,受邀介入西域邦国的王位继承问题或册封其官员。此时的“西域惮天子灵威”,不仅“咸修职贡,不敢擅相攻”,而且积极向明朝提供周边的情报,阻挡蒙古势力的入侵,明朝的西北边陲得以安然无事。明成祖希冀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远大理想,在彼时的西域也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