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认为,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古文明因彗星坠落造成的水灾而被摧毁。(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一项考古研究认为,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古文明因彗星坠落造成的水灾而被摧毁。
据英国《每日邮报》,意大利《共和国报》(La Repubblica)的创办者之一塞吉欧‧弗劳(Sergio Frau)和一些专家经研究发现,地中海的撒丁岛(Sardinia)上的遗迹和水下发现的古文明城市非常相似,因此推测撒丁岛是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个古文明岛屿因为一颗坠落彗星造成的水灾而毁灭。
古文明非常发达
弗劳及其他专家们分析,二十世纪中期在当地发现的金属工具、陶瓷、罐、油灯等,说明当时人们是仓促的离开这座城市。该岛上的巨石城堡等遗迹显示,在公元前16世纪至17世纪,该岛享有高度文明。
例如,在该岛的努拉给(Nuraghi)地区,努拉给民族遗留下用大量圆柱状石头建造的堡垒状住宅,其中最古老的堡垒有七米厚。而且专家证实,在这些石头住宅内,储存食物的温度可以常年保持12°C。
在另一个位于维拉诺瓦弗兰卡(Villanovafranca)附近的苏牧丽奴(Su Mulinu)城镇遗址,有一个至少在公元前1400年建成的大棱堡,其中发现几百个陶瓦油灯,金、银、水晶珠宝以及石灰石祭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阿泽迪呐‧贝肖赫(Azzedine Beschaouch)认为,弗劳等专家们的研究说明努拉给文化可能是当时的一种主流文化,需要深入研究该文化的科技、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再次证实传说的真实性
地理学家斯蒂法‧诺丁迪(Stefano Tinti)说,人们直到二十世纪80年代,才知道是海浪摧毁城市。其原因是一颗每秒速度20公里的彗星坠落于附近海岸而造成,撞击地球的彗星在瞬间产生500米高的水墙,从而摧毁努拉给,并形成撒丁岛西南部狭长的坎皮达诺(campidano)低平原。
而在古代历史资料中,可以找到亚特兰蒂斯古文明被大水摧毁的观点。比如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历史学家蒲鲁塔克(Plutarchus)曾说,撒丁岛居民为了避难逃到高地或跑到意大利的中心地带。《旧约圣经》的“以西结书”也有类似描述:“有何城如推罗?有何城如她在海中成为寂寞的呢?”(What city is like Tyrus,like the destroyed in the midst of the sea?)
在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三世的庙宇碑文中,刻有的传说内容描述外来居民在故土经历地震和水灾,以及海神努恩(Nun)发出巨浪摧毁城市和村庄。弗劳与其他专家们相信,这些外来居民就是受法老雇佣的撒丁岛人。
亚特兰蒂斯是一个传说中拥有高度文明发展的古老大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对话录》里有对这个大陆的最早描述。柏拉图写道,亚特兰蒂斯王国与希腊相隔很远,是位于直布罗陀海峡对面方向的一块大陆。在公元前一万年左右,亚特兰蒂斯因为突然遭遇地震和水灾,不到一天一夜就完全成为海底世界。
预言家的催眠透视
虽然,有一些科学家认为柏拉图描述的亚特兰蒂斯只是一种说教和比喻,但是有很多人相信这位欧洲文明的开启者之一所言不虚,而且希望查明这个古文明大陆的所在地及其兴衰的经过。其中,最为著名的探索记录要属被誉为“二十世纪睡着了的预言家”爱德加‧凯西(Edgar Cayce,1877-1945)通过催眠透视方法所得到的结果。
凯西详细地描述道,这个大陆自西起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东至地中海边,而该大陆的居民拥有极高的文明,能够使用水晶作为能源。但是,后来因为亚特兰蒂斯人的物欲膨胀,对科技和自然资源的滥用,亚特兰蒂斯大陆发生了三次巨难,最后一次的毁灭性灾难发生在公元前约10,700年,亚特兰蒂斯随着其最大岛波塞地亚(Poseidia)沉入大西洋彻底毁灭。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凯西从未读过柏拉图描述亚特兰蒂斯的著作,而他预言人们会于1968年重新发现这个大陆。事实上,如同凯西准确预言其他大事件的那样,如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与结束及俄罗斯抛弃共产主义,1968年9月在巴哈马群岛中的安德罗斯(Andros)和比米尼岛(Bimini)的水下,人们发现由巨石建筑群组成的文明古城,比如一些巨石排列为城市大街的特点,而被考古学称为“比米尼路”(Bimini Road)。
研究者根据这些水下建筑上的红树根化石,测定该水下文明古城的历史至少有12000年。而且这个发现和柏拉图在《对话录》中的描述相吻合,并符合凯西的催眠透视方法观测结果及其预言。
责任编辑:文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