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癌症病人,医师通常先区分为:可治愈性的或是以延命及缓解症状为主的两类治疗。(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面对癌症病人,我们通常先区分为:可治愈性的或是以延命及缓解症状为主的两类治疗。我的老师Carbone教授教给我们的第一堂课就是“偶能治愈之,经常治疗之,永远照顾之”。当治愈是目标时,副作用可以要求大些;但以减缓症状为目的时,副作用就必须很讲究,不应该不仅治不好他的病,却反而增加他更多的麻烦。第一、二、三期的病,无论能否开刀,皆有机会治愈,如果不能开干净,要考虑先做低剂量放射化疗,来缩小肿瘤以及产生些许免疫力,再开刀。如果完全不宜手术,仍然有可能只靠放射线或药物达到治愈的目的,不可轻言放弃。
目前癌症医疗准则几乎已将所有第一到第三期的病患治愈方法订出遵行准则了,有制度的医院很少会有太不一样的做法。至于姑息性的疗法,决定于根据什么文献证据、传统效果及医师经验、副作用大小、费用多寡、个人身体状态、癌的恶性度以及病患其主治医师的见解与态度等等,就比较没有治疗准则。每个药都有他仿单上记载的适应症,通常是药厂花大钱,执行大型临床试验的结论,即使已有文献报告该药可用在不同的情况下,但经济效益若不高,药厂也不会花大钱再去申请适应症,此时医师拿来用在别的病,或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剂量来使用就称为“适应症外使用”。
由于癌症多样化,常要与他药并用,此种方法非常常见,超过80%的医师会这样用药,也合理合法。药厂不能推销适应症外用法,但医师可以自行负责的使用,有时称之为孤儿药的用法。例如抗忧郁剂用来增加止痛药效果,镇定剂用来止吐,许多药改为放在舌下吸收,各种抗癌药由动脉导管注射、腹腔注射、肿瘤内注射等等皆是。许多要病人自费的部分就是“仿单适应症外使用”,因为保险(包括健保)是不付钱的。通常较会帮病人着想(想办法)的医师,比较倾向“适应症外用药”,因为他面对束手无策的病情,也会有很大的压力。
癌病过度积极强势的治疗往往是反效果,并不等于高治愈率或高存活率。(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癌病专家季匡华指出,过度积极强势的治疗往往是反效果,并不等于高治愈率或高存活率。40年前,肿瘤医师治疗癌症都是讲求“彻底才有机会”,不论是手术、化疗或是放疗,现在回想起来都过当的治疗了。现在对癌病生物学愈来愈了解,各种标靶药,低副作用的用药或用法,低副作用的治疗仪器、技术陆续发明出来。治疗癌病要先确定病患风险,高风险的癌病,略为积极些,低风险的癌病,尽量保守些。尤其小儿癌的放疗,非常讲究副作用降低的精神;对老年人也必要用比较保守的治疗方式。这么多年来,在医界的努力下,已经有许多降低治疗强度并不影响疗效的临床报告。相关的研究已有许多,包括∶
⑴手术后辅助性化疗做几次即可?
⑵放射剂量可以降低吗?
⑶能否只做一种治疗而不需要手术、放疗、化疗并用?
⑷具特殊的生物指标是否可以减量?
⑸节拍式的化疗是否一样好?
⑹能否用标靶药取代化疗?
⑺提早用免疫治疗能否免掉化疗?
⑻能否用内视镜手术取代传统手术?
⑼手术前放射治疗能否接着开保守手术?
⑽能否降低手术大小以保留器官疗法?
⑾精准医学的基因检测判断是否可以免去化疗或放疗?
长得快的肿瘤的DNA或相关生长的酵素较容易受到化学治疗药物的攻击,所以即使要说“毒”,被毒死的癌细胞比率还是比正常细胞多得多,但生长得快的正常细胞像造血细胞、口腔黏膜、肠黏膜、头发、皮肤等,也相对易受伤害。虽然化疗无可避免这些相关的副作用,有些会引起恶心,但化疗不会引起疼痛,每种药的副作用也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打完一轮化疗,通常我们等正常细胞恢复再打下轮,连续几轮后有效率(肿瘤所小直径超过30%的比率)一般平均在40%~60%之间,却也是过去几十年最重要的癌症治疗方法之一。化疗很少单药物治疗,多合并2~3种药物一起用。化疗最担心的副作用就是掉白血球,引起感染败血症,血小板过低引起出血以及其他急性副作用。不易恢复的长期副作用较少见。
放疗虽然是局部治疗,但每个组织都有放疗剂量的上限,被照射部分若超过组织承受的上限,会有不可恢复的副作用。比方说是皮下组织以及肌肉纤维化,血管狭窄,食道、输尿管狭窄,神经病变,脊髓病变等等。所以放疗医师追求治疗与副作用的空间大概都抓在五年内发生严重不可逆副作用要<5%,否则宁可治不好,也不会再增加剂量。放疗医师因为很重视副作用的训练,比较不会有不可预期的副作用发生。放疗的急性副作用大都二周内可恢复,比较没有那么可怕。放疗最近有个全新的概念,叫做“闪电”FLASH,超高剂量率的放疗,将现行一秒钟0.05Gy~0.5Gy的剂量提高到40GY(20~800倍),治疗仅0.5秒,在此情况下,正常组织不会受伤,癌细胞却因为DNA活跃、耗氧而受伤。如果几年内真的进入临床,那放疗界又将起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在效果、副作用与生活品质间要求取一个平衡。小孩子、年轻人我们尽量追求治愈大的机会,即使是牺牲些副作用也可以接受。因为复发毕竟是最大的副作用!不过医师也不是神,已经尽力减量了,但个人的体质往往才是决定副作用的因素,在治疗前只能参考文献惯例用估量的,万一有些过头的副作用,下一次的治疗再减量还来得及,也不至于耽误病情。有些迷思“愈贵的,可能愈无副作用,可能愈好”、“愈新的就愈好”其实并不正确,同样的,免疫治疗及标靶治疗也没有“愈大剂量就效果更好”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