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在撒网捕鱼。(图片来源:Pixabay)
【看中国2019年8月15日讯】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成灾,让美国人相当头痛。一名华裔女商人却因此看出了商机,并打造出一条产业链,即能赚钱,又能帮忙美国政府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20世纪70年代引入亚洲鲤鱼 如今却让美国头痛不已
据CNN新闻报道,20世纪70年代,为了应对藻类繁生,亚洲鲤鱼(注:在美国,亚洲鲤鱼并非专指一种鱼,而是对青鱼、草鱼、鳙鱼、鲤鱼、鲢鱼等8种鱼的统称)被引进到美国。
然而,20世纪90年代,由于洪水泛滥,亚洲鲤鱼从商业池塘涌入了淡水系统。由于其繁殖能力极强,开始挤压其他淡水鱼类的生存空间,破坏了生态平衡。如今,亚洲鲤鱼的泛滥早已成为了美国一个令人头疼的生态环境问题。
2019年7月31日,美国肯塔基州鱼类和野生动物资源部门进行了一场“测试”。他们用电击船打晕鲤鱼,让它们浮到水面上,以便打捞和测数。该部门主任罗恩・布鲁克斯表示,被电的鱼经过捕捞后会卖给当地的买家。那么,谁会购买被美国人视为“公害”的亚洲鲤鱼呢?
懂得“欣赏”亚洲鲤鱼的,估计当华人莫属。没错,肯塔基州威克利夫的华裔商人于泳琴看出了商机。于泳琴告诉媒体:“他说的那个买家就是我,没有别人,全给我们了。”
亚洲鲤鱼“成灾” 华裔女商人发现商机
1991年,于泳琴从中国黑龙江省来到了美国。
在美国打拼的30年间,于泳琴一直做着进出口生意,其中一条线就是鱼类。“之前我一直从冰岛、加拿大等地方买鱼,然后往中国卖。”“2010年,我看到新闻报道了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亚洲鲤鱼成灾的问题。”
作为一个从事海产生意多年的中国人,于泳琴一眼便看到了商机:“一开始,我是来这边买鱼的,来了之后发现当地加工厂太少了。当时只有两家,其中一家现在已经垮了,而另外一家价格也不合适,所以就没做成。后来,我就想,那不如自己做加工厂。”
经过一番研究和几次实地考察后,于泳琴选择在威克利夫成立了自己的双河渔业公司。她介绍说,威克利夫位于密西西比河和其最大支流俄亥俄河的交界口,附近还有巴克利湖和肯塔基湖两大湖泊,保证了野生亚洲鲤鱼的数量充足。
2013年,于泳琴和丈夫从洛杉矶搬到肯塔基州的威克利夫,一个只有800人口的小镇,开始建厂经营亚洲鲤鱼生意。
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在起步初期,于泳琴仍碰到了不少难题,一方面,她此前从未做过鱼类加工。另一方面,由于当地人不吃亚洲鲤鱼,没有渔民愿意捕捞亚洲鲤鱼,她需要动员当地渔民,还要让他们学会如何捕捉亚洲鲤鱼。
第一年,于泳琴瞄准了喜欢吃鱼的中国市场,然而,一切并非想象的那样顺利。“2013年7月我们正式开始生产,后来运了几十吨亚洲鲤鱼回中国,结果很不成功。”她回忆道。
于泳琴分析原因有三:
1、中国人喜欢吃新鲜的鱼,不吃冷冻鱼;
2、美国的亚洲鲤鱼都特别大,平均每条都有十多斤重,没法整条吃,鱼肉的口感也完全不一样;
3、价格方面,美国的亚洲鲤鱼太贵了,无法与国内商业养殖的相比。
成立工业园将打造完整产业链
2014年,于泳琴开始转向,凭借着多年经营进出口生意的经验,她将重点市场放在了欧洲、南亚、中东等地区。如今,她的大部分产品都出口到了欧洲国家。
除了出口,于泳琴表示,正在全力开发美国市场。“亚洲鲤鱼在中国很受欢迎,人们认为它很好吃。但在美国,它却是灾难一样的存在,我们为什么不把它介绍给这里的美国人呢?”于泳琴说道。于是,双河渔业的企业使命诞生了——“减少、再利用,以及重新定义亚洲鲤鱼”。
她表示,美国人之所以不吃亚洲鲤鱼,一是因为名声不好,二是因为刺多,然而这是可以改变的。“当地人原来不知道这种鱼可以吃,现在逐渐意识到,噢,这个鱼原来是能吃的。”
于泳琴说。“我们在厂里有一个厨房,我们的中国员工和一些中国客户来这里,都会用鲤鱼烹制美味的菜肴,并邀请当地人来吃。”逐渐地,一些当地人对亚洲鲤鱼的看法开始改变。
另外,于泳琴打算改变原料出口的形式,转而进行深加工,例如把鲤鱼做成鱼丸、香肠、熏鱼之类的出口,并将加工过程中的鱼废料回收再利用,制成有机鱼肥。这样,整个园区形成一条完成的产业链,销售利润提高了,还更环保了。
于泳琴还表示,在这7年间,当地人和政府也不断给予自己支持和帮助。“当地人民风很朴实,我来了以后,他们知道我是来做鲤鱼的,都特别欢迎我,政府也很支持。因为我做的这个生意,没有人来做,我是来帮助他们解决环保问题,又能解决就业问题,所以他们一直挺欢迎。”
于泳琴的工业园能否成功,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