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唐朝著名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著名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据《旧唐书》载,孙思邈自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世,又撰《福禄论》三卷,以及《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
老庄思想隐居不仕
孙思邈幼年时家境贫困,体弱多病,至年轻时就发愤向学,钻研古籍,至白首都未尝释卷。根据《备急千金要方・自序》中提到:“吾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
孙思邈以医药济世为怀,相传周宣帝、周静帝、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曾以高官厚爵与之,都被他婉拒,也因受老庄思想影响,隐居不仕。孙思邈曾经当过唐太宗的御医,上元元年,他称病退隐山中,唐高宗以良马赐之。
相传孙思邈曾多年隐居太白山、终南山一带,在民间行医采药,潜心研究前期医籍,也结识不少名重一时的学者,如:诗人卢照邻奉他为师,还有文学家与食疗专家孟诜、唐朝骁卫郎将、书法家宋令文,以及医家甄权、甄立言两兄弟等。
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孙思邈一直坚持在民间行医、采药、著书立说。(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孙思邈在不断的学习当中,孜孜不倦的总结与创新,积数年之功,于公元652年写成了《备急千金要方》,有述、有作,验方、经方兼备,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医学巨著,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又一次中国医学的总结,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孙思邈于自序中云:“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官朝散大夫、光禄卿直秘阁林亿称:“莫不十全可验,四种兼包,厚德过于千金,遗法传于百代,使二圣二贤之美不坠于地,而世之人得以阶近,而至远上识于三皇之奥者,孙真人善述之功也!”
《千金翼方》,30卷,约成书于公元682年,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经验,以补巨著《备急千金要方》之不足,故名翼方。内容包括:药录纂要、本草、妇人、小儿、养性、辟谷、退居、补益、中风、万病、风炼、疱痈、色脉、针灸、禁经等。林亿称:“迨及唐世,孙思邈出,诚一代之良医也。其行事见诸史传,撰《千金方》三十卷,辩论精博,囊括众家,高出于前辈,犹虑或有所遗,又撰《千金翼方》辅之,一家之书,可谓大备矣!”
明列“苍生大医”的标准
孙思邈也是医德的楷模,他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提出“苍生大医”的标准,首先要精进医术,才不致害人害己,还要全力以赴、救死扶伤,不可“自逞俊快,邀射名誉”,不可无视病人痛苦,“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所不为。”不可同行相轻,“訾毁诸医,自矜己德”,“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治病时要:“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