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拥有不俗的相貌,得先培育不凡的内心。(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美国总统林肯亲自面试一位应聘者,幕僚觉得那人不错,但林肯没录用他。幕僚问林肯:“您觉得他能力不行吗?”林肯回答:“我不喜欢他的长相。”
幕僚不解:“一个人长得不好看,是他的过错吗?”林肯回答:“一个人四十岁以前的相貌是父母决定的,但四十岁以后的相貌却是自己决定的。”
的确,父母生就的自然相貌是无法改变的, 但一个人的生活历练与品格会展现在他的容貌与言行之中。年长后的面貌,是受性格和品格影响所显现出来的气质。
有这样一个传说,山东有一个工匠,喜欢雕塑妖魔鬼怪的东西,雕塑得活灵活现,很多人都去买他的作品,年深日久,生意做得很红火,发了不少的财。
可有一天,他照镜子发现自己的容貌不知不觉间变得凶恶、丑陋、古怪。遍访名医,都无功而返。
偶然,工匠到一座寺庙,向寺庙的长老诉苦。长老说:“我可以了你的愿,条件是必须给我雕塑几尊神态不同的观音像。”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工匠接受了长老的条件。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观音是慈祥、善良、圣洁、宽仁、正义的化身,她的面相神情,自然就是这些概念的形象化、典型化。工匠在塑造过程中,不断地研究观音的心态和神情;琢磨观音的表情、德行,有时到了忘我的程度,甚至感觉自己就是观音。
半年后,神态各异的观音像,以善良、慈悲、宽容、殊胜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让人赞不绝口。
这时,工匠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相貌也变得气宇轩昂、稳重端庄起来。他的病不治自愈。
可见,“相由心生”,真实不虚。“相”是“心”的镜子,外貌是内心的显现。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相”,“心”是“相”的因,“相”是“心”的果。
所以,要想拥有不俗的相貌,得先培育不凡的内心。
苏轼在《和董传留别》诗云: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身穿粗制的衣服,但满腹诗书,表现出的气质自然是丰盈而高华。
就好比,一间房屋,放垃圾在里面,会臭味满溢;放鲜花在里面 ,会芳香扑鼻;放钻石在里面,会光芒闪亮。一个人,若有着“真诚、善良,忍让”的品性,那为人处事就会透出“慈悲、祥和、正念”的态度。
容貌是内心的窗口,容貌是内心的映射。美与丑,不是以五官来论断。心胸之广狭、品格之高低以及人生历练之深浅,都会渗透在五脏至肌肤、浸润着神态到气质,由里而外,散发出别样的韵味,呈现在相貌之上。这,才是美丑的因素,这,也是林肯总统以貌取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