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宰相村——山西省裴柏村,曾出了59位宰相和59位将军。(网络图片)
外国学者专家把裴柏村誉为“中国名人第一村”。该村位于山西涑水河畔的闻喜县内,在中国社会两千多年间,曾出了59位宰相,还走出59位将军,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国“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谁给人类留下历史文化遗产,谁便永恒。曾兴隆辉煌两千余年的裴氏家族,如东逝之水,已成烟云,但裴氏家族创造的独特的“裴氏文化人才奇观”,为中国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裴柏树,这个小小的村子,不但是裴姓的发源地,也是声名远扬的“中华第一宰相村”。当年的裴柏村,周围的土岭上漫山遍野都是茂密的柏树,是个风水宝地,裴氏就是在这里生生不息延续至今,而裴姓和柏树的结合,就有了“装柏村”的村名。
今天的裴柏村与古时候相比,自然环境没有多少改变,所幸的是,新拓宽的大运二级公路从裴柏村西边擦肩而过,裴氏后裔不失时机而又理直气壮地在村口路边树起了一块“中华宰相村”的石碑,因此,古老的裴柏村虽然寂寞、但并不苍凉。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千多年间,这个不起眼的村子,竟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天下无二裴”,这话不是裴氏家人的自夸,而是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对裴氏家族的评价。这几个字不光被写在墙上,还刻成了石碑,立在裴晋公祠大门右首。仔细品味这句话的含义,一则是说天下裴姓都出自山西闻喜一系;二是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姓氏能出其右。
从侯马沿大运路南行十多公里,只见眼前一道叫凤凰垣的岭子由东南方向包围过来,它的对面,则有呈弧形排列的九座小山包环拱着,人送雅号“九凤朝阳”,而中间那块被隔离出来的平坦沃土,也就成了古代相学家眼中的“风水宝地”:完整而不封闭,独立而又自然延伸。据说是吸纳了来自关中、帝都长安,乃至有仙人居住的终南山所凝聚起来的“王气”、“仙气”,注定要出具有经天纬地、治国安邦之才的大人物来。裴柏村阴阳交合,占尽地理,成为风水之主。也许正应了相学家、风水先生的“预言”:大约在三千年前的周孝王时,裴柏的人才开始往西走,汉唐以来,终于走出了裴秀、裴寂、裴炎、裴度为代表的59位宰相、59位将军,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吏更是多达三千余人,裴氏大家族成为河东大地上蔚为大观的名门望族。
望族世家的奇迹裴晋公祠在村西的高坡上,大门前是一级级通天般的台阶,尚未登临,让人先有了仰之弥高的感觉,拾级而上,又有了拜谒先贤的崇敬。祠堂门前空荡荡的,紧挨着的大运公路上,车来车往,不时带来一阵阵噪音,一次次地打破祠堂门前的宁静。推开铁栅门,院子里静悄悄的,没有古祠堂里该有的亭台轩榭,也没有风景名胜区该有的四季花木,看不见与裴氏家族历史地位相当的富丽堂皇,更感觉不到端庄凝重的气氛。只有对面照壁上阴刻的几位裴氏先祖像,平静而又典雅,才让人隐约感到了这里确曾有过的辉煌。
裴晋公祠当年叫裴公祠,即裴家祠堂,始建于唐贞观五年(629年),因裴度封晋国公,改名晋公祠。据说当年的裴公祠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有三进大院,是一座构建宏伟的宫殿式建筑,有山门、仪门、献殿、正殿。明嘉靖二年重修过。可惜一部分建筑毁于1947年的战乱。
使裴家祠堂真正遭受灭顶之灾的是1958年大跃进,那一年,裴家祠堂里,无数珍贵碑刻被用去建房、修水库,无数精美的木雕被拆去烧毁,千年名祠就这样毁于一旦。好在浩繁的史籍和洋洋大观的《裴氏世谱》记载着裴氏的荣耀,好在裴氏家族中无数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不容埋没。
据《裴氏世谱》记载,世代裴氏家族中仅正史立传与载列者,就有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这样一个星光灿烂人杰辈出的望族世家里,随便拉出一个来,都足以建祠立庙,供后人祭拜。
院子的东西两侧是类似于事迹陈列室一样的展厅。裴氏出相,59位大将军。“天下无二裴”,这话不是裴氏家人的自夸,而是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对裴氏家族的评价。这几个字不光被写在墙上,还刻成了石碑,立在裴晋公祠大门右首。仔细品味这句话的含义,一则是说天下裴姓都出自山西闻喜一系;二是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姓氏能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