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无法通过紧缩货币抑制通货膨胀加剧。(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19年10月15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10月15日,中国公布宏观经济数据,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达到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再次下跌。在经济下滑需要货币宽松的情况下,中国央行无法通过紧缩货币抑制通货膨胀加剧。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9月PPI同比下降1.2%,这是自2017年7月以来的最大降幅,原因是制造业正面临国内需求下降和中美贸易战的连带影响。
与此同时,9月CPI同比上涨3%,这是自2013年11月以来的最大涨幅,高于8月份2.8%的涨幅。受到非洲猪瘟影响,中国近期猪肉价格连连攀升。
统计显示,9月肉类价格急升46.9%,影响CPI指数上涨约2.0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更是上涨69.3%,影响CPI上涨约1.65个百分点。由于中国受到了非洲猪瘟的影响,导致生猪被扑杀,此次猪瘟使中国的生猪存栏量减少了39%。
西南证券宏观团队的杨业伟和张伟预计,年末由于猪肉价格推动,CPI同比可能攀升至3.3%-3.5%,明年1月中国新年期间通胀压力可能最大,一方面由于猪肉价格上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新年错位因素,通胀可能单月攀升至接近4%的水平。
一般来说,超过3%为通货膨胀,超过5%就是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欢迎。可用的抑制手段有加息、紧缩银根、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增加生产、平抑物价等。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此前曾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以我为主”,考虑国内的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来进行预调和微调。
分析人士多预计,未来一两个季度中国CPI还将在3%附近运行,会对货币政策的实际施行效果和宽松空间形成一定抑制,即使央行收紧货币政策,通胀也不会得到有效控制。而且面对通胀和GDP增长,央行的货币政策更关注后者。
CPI指数构成及统计方法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缩写作CPI),在经济学上,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它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定义超过3%为通货膨胀,超过5%就是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CPI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
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它用品和服务等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抽选确定调查网点,直接派人到调查网点采集原始价格。数据来源于中国31个省(区、市)500个市县、8.8万余家价格调查点,包括商场(店)、超市、农贸市场、服务网点和互联网电商等。
CPI又被戏称为“China pig index”, CPI覆盖约700个代表性的商品品种。食品类在2016年以前占比大致在1/3左右,2016年调整之后占比1/5左右。而单纯猪肉这一项,在CPI权重占比约3%。
在CPI这个大篮子里面,猪肉是其中重要的一份子。如果人们每人每月消费1斤猪肉,但是由于猪肉价格的上涨或下跌,每个月不一样,所以它应该占的比重每天都是有变化的。总体看,猪肉价格在CPI的比重大约是3%左右,就是说人们一个月花100块钱,其中有3块钱是用来买猪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