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金外逃趋势已无法扭转。(图片来源:Panumas/Adobe Stock)
【看中国2019年10月16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资金外逃趋势已无法扭转,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未列入官方记录高达1312亿美元的资金外逃,外汇占款连续下降也是一个证据。对资本管制的情况下,所谓的人民币国际化也是无法实现的。
从去年9月开始,中国央行用各种软性手段、硬性规定阻止资金汇出境外的传闻从未间断。但是,隐形的资金外流依旧严重,这显示中国民众想把资金移至国外的强烈企图,他们利用无交易记录的方式,规避严格的资本管制。另外,近年来中国民众在海外购置房地产或买入保险等也可看出,民众正偷偷把资金搬到海外。
根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 Group)定义,测量资金外逃的间接手法,是计算有记录的资本流入量跟官方记录的外汇使用量两者间的差距。常见的间接观察指标,是一国的国际收支帐中“净误差与遗漏”项目。
这也是国际金融协会(IIF)所采用的方法,其统计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未列入官方记录的“隐形资金”外流总额高达1312亿美元,创同时期历史新高。
IIF发现中国上一次隐形资金外流高点是在2015年~2016年,两个年度的上半年外流金额平均差额在800亿美元,2019年同期数字是当时的1.6倍,刷新纪录。IIF中国研究所所长马青表示,同期官方有纪录的资金流出为740亿美元,竟创下10年最低,中国民众的资金,持续透过无交易记录方式流出中国。如果只看官方数字,资金外流的真正规模显然被低估。
例如,香港鼎盛时期曾有近两千家持牌换汇公司(货币兑换机构)。所以,中国民众和私营企业的资金外逃,很大部分都是通过香港换汇公司的渠道流出。
《彭博》的一份评估报告认为,今年前7个月,中国的资金外流总额约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了19%。资金外流总额约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了19%。中国持续藉由让人民币贬值,来抵消贸易战中被加上的出口产品关税,但这也让中国企业与富豪担心,人民币续贬将造成获利与财富缩水,于是想方设法乾坤大挪移,将资金搬出中国。
在大规模资本外流的风险下,预计中国央行执行更严格的资本管制措施。这包括加大对跨境收购交易的审核和国内信用卡海外支出的监控,并增加企业和个人将资金转移至海外的难度。
中国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9月末中央银行口径外汇占款余额为212,353.95亿元人民币。据此计算,当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减少10.45亿元,为连续第14个月下降,上月为减少83.72亿元。
中国9月末外汇储备为3.0924万亿美元,较8月末环比减少147亿美元,降至七个月最低水准,且为五个月来首次跌至3.1万亿美元下方。
在中国现行的结售汇制度下,中央银行通过收购外汇资产形成外汇储备,因收购外汇而导致的人民币投放,即反映为“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外汇占款。其中,央行和商业银行通过银行间市场进行外汇交易,是将三者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线索。
回顾2015年和2016年,外汇占款与外汇储备同时大幅下降,一方面,这是在人民币持续单边贬值情况下,央行抛售外汇维稳汇率的结果;另一方面,银行结售汇长期逆差也体现了资本外流的压力。三项数据之间往往可以相互印证。
从外汇占款的形成来看,其增减须央行通过外汇交易才能实现,外汇占款减少必定与央行卖出外汇、买进人民币的操作有关。
中国长期的资本管制措施饱受诟病。2017年7月,在中国央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讨会上,中国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说,“长时间和大规模管制无法有效应对资本流出”。7月24日晚间,中国内地各大媒体以陈雨露这句话为标题做了报道,但没过多久,文章就被删除了。
当时《看中国》特约评论员唐新元认为,中国央行不可能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使人民币走上国际化的道路。而且,资本管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令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望而却步。可是中共权贵们在使用外汇配额方面更有优势,同时也无所顾忌的不断将资产转移到海外,资本管制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影响。所以,陈雨露说了实话。
英国《金融时报》曾分析认为,中国的资本管控措施并没有触及经济不稳定、债务高企等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只能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