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平说,文革被批斗的对象是任人羞辱,仿佛比动物还不如,而此种对人性尊严的践踏,让她留下最负面的回忆。(图片来源:CNA)
【看中国2019年10月29日讯】大陆文化大革命已结束40多年,但是大众对这段过去仍不甚了解。曾经当过红卫兵的旅德作家胡晓平以个人经验来书写文革历史,希望大陆社会能彻底反省这段过去,避免重蹈覆辙,不能崇拜某一个人。
据《中央社》报导,胡晓平今年在台湾出版了新书“红色皇帝的孩子们”,这是一本以文革为时代背景的自传体小说,近日她接受记者专访。
胡晓平说,最早决定写这本书是因为丈夫的鼓励。她的德籍丈夫是法学教授,年轻时曾参加德国的“六八学运”,当年许多学生在左翼思潮的洗礼下,认为在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质疑权威、打破专制。
然而,就当红卫兵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出现之后,胡晓平的丈夫开始怀疑:这样的体制真是西方民主制度外,另一种理智的选择吗?虽事隔多年,同样的疑问仍一直盘旋在他心中。
胡晓平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经常和丈夫讨论当年的见闻,丈夫鼓励她,“你描述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为什么不把它写出来”?因此,她重拾当年的日记,一字一句写下了回忆。
“红色皇帝的孩子们”最早是以德文写作,胡晓平希望使德国人了解毛泽东时代的真实,但是在写作过程中,她认为大陆人也需要这本书。
她说,在自己看来,大陆目前的一些现象,比如:个人崇拜、对人不尊重,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侵蚀等,都有回到文革的倾向。许多年轻人对文革历史相当陌生,甚至产生向往。做为过来人,她希望借由反省文革事件,将这段历史告诉下一代,不要重蹈当年的覆辙。
“我强调,一定要写真话,不能有半点伪装”,胡晓平说。在这本自传体小说中,主角“京峡”的原型就是胡晓平,而“京峡”身边的主要角色,则是汇集很多真实经历于一身的虚构人物,故事中所出现之地名都是真实名称。
10年文革座落在胡晓平的青春年华,也为她的人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她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批斗”。
文革初期,胡晓平住在空军大院中。9岁那年,她和同学参加了一次批斗大会,对象是当时的空军副参谋长何廷一。当士兵押着昔日的副参谋长上台,又是搧耳光,然后又是拳打脚踢,并把他胳膊拽向背后,在头顶戴上铁皮做成的高帽子。批斗完之后,何廷一又被押上卡车,在大院里游街。
除批斗之外,何廷一也被“抄家”,人们冲进他家中,翻箱倒柜,信件与照片散落一地。当时年幼的胡晓平因好奇,也跟去围观,并在何廷一家的角落,跟落难的何家人四目相对。
“有一刻我们是对视的,看到他眼神里的无奈跟悲哀,”胡晓平说,“这个印象很深,一辈子都在眼前,到今天我回想起来都会想,‘我当时干嘛去干这种事呢’”。
高官领导被批斗,小人物也逃不过。胡晓平说,文革被批斗的对象总是任人羞辱,仿佛还不如动物,而这种对人性尊严的践踏,让她留下最负面的回忆。
同样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伤痕,旅居德国将近30年的胡晓平表示,德国对纳粹历史做了相当深刻的反省,并透过教育,让学生认识那段过去,思考德国人当年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而她认为,经过透彻的反思下,纳粹这样的政权几乎不会在德国复辟。
同样的,胡晓平也希望大陆社会能正视文革历史,深入反思,“毕竟中国是我的祖国,我不希望她不好,也不希望她向后走。而政治体制要改革,底层大众就必须要有民主意识,不能崇拜某一个人”,这就是她书写历史的初衷。
责任编辑:许天乐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