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尔特塞岛(2009年拍摄)(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看中国2019年11月14日讯】1963年11月14日清晨6:30,在距离冰岛南部海岸约32公里的海域,IsleifurⅡ号拖网渔船进行着日常作业,忽然,有船员嗅到空气中的硫磺气味。在确认不是厨房或发动机房发出的味道后一小时,值班厨师看到远方开阔的海面上升起一股黑烟,当他们行驶到更近距离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是壮观的火山灰直接从海洋喷射到高空。
船员们不会料想到,在“地理大发现”结束200多年之后,当年航海英雄们的梦想竟会在自己身上实现:发现一座新的岛屿——甚至,不只是发现,而是目睹它——叙尔特塞岛的诞生。
1963年,火山喷发形成了叙尔特塞岛。(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火山渣和火山灰层叠堆积,快速萌生了岛屿。大量蒸发的水汽连续不断地形成菜花云,裹挟着更多火山灰,没日没夜地降下黑色的大雨。所幸的是,火山喷发造岛的速度快过海水侵蚀。之后几天,一座500米长、45米高的岛屿出现了。11月20日,岛屿高度达到70米,次年2月,一座174米高的海上高地诞生了。取名叙尔特塞(Surtsey),是源自北欧神话中的火神(Surtur)。
科学家们首先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观测一个生态系统如何从无到有地诞生,见证生命如何殖民一片全新的陆地,物种之间又是如何达到平衡。科学家们希望将叙尔特塞打造成一间“绝对自然”的实验室。于是,1965年,叙尔特塞成为自然保护区,受法律保护,全球只有少数几位科学家获准出入该岛。
即便在2008年,叙尔特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自然遗产后,许多禁令也依然生效:禁止上岛或下潜,禁止破坏岛上的自然风貌,禁止引入外来生物、泥土或矿物,禁止在岛上留下废弃物,甚至附近岛屿的建筑和排泄也受到严格管控。
可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1969年,几位科学家惊讶地发现,在小岛中部,一株五英寸高、完全外来的神秘植物,在两块熔岩之间兀自生长起来。
负责监测岛上植物生长的生物学家ágúst Bjarnason为此赶赴岛上,一番调查后,他恍然大悟,其实“神秘植物”也没那么神秘。那是一株美丽的番茄,长在一堆柔软的肥料上——没错,那是上岛科学家未按照规定处理的粪便。随后,番茄植株连同“肥料”一同装进密封袋中带走,以确保岛上所有物种的落户都是完完全全的“自立根生”。
岛屿主体形塑完成后,“殖民者”便纷至沓来。人们原以为地衣会拔得头筹,此后是苔藓,紧接着是禾本植物,这是冰岛熔岩区内的生物发生顺序。
作为大西洋上的孤岛,海浪带来充沛的海藻和动植物有机残骸,因此丰饶的海岸成为生命的第一个登陆地点,细菌、霉菌和藻类首先出现。三年后,苔藓出现。至于人们原本最看好的地衣,一直要等到离火山爆发整整8年之后才现身。
相比植物,动物的移民需要更多时间。首先来到这里的是昆虫,据1964年第一批登岛的科学家说,这里最先发现了苍蝇。20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有海鸠等鸟类登岛,在悬崖边筑起石巢。1985年的夏天,一对黑背海鸥降落在岛上,在熔岩平原上筑造了第一个用树枝搭建的鸟巢。次年,它们呼朋唤友地带回了更多海鸥。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逐渐形成。据统计,到2009年,岛上已有15种鸟巢、53种苔藓、71种地衣、89种鸟类和大约335种无脊椎动物。
那么叙尔特塞属于谁?这是一个只有人类才会在意的问题。
在叙尔特塞诞生后不久的1963年12月6日,三名法国记者冒险登上该岛。当时由于熔岩流和爆炸的侵扰,他们只在岛上呆了短短15分钟。
但就由于这15分钟,根据国际法,叙尔特塞应归属于法国。不过,冰岛政府迅速行动维护该岛权益,而法国政府迟迟没有行动,这让叙尔特塞在事实上成为冰岛的管辖对象。
1967年,火山爆发使岛屿面积达到峰值2.5平方公里,但大西洋上的海风时时刻刻都在侵蚀着岛屿的海岸线。近40年后的2002年,叙尔特塞的面积锐减到1.4平方公里。
鉴于叙尔特塞的成因——岛屿的主体,是由一层坚硬的玄武岩包裹着松散的火山灰——当外壳被风化出缺口后,未来一个世纪左右,叙尔特塞就将消失于海平面。再过数百年,连海下90%的岛屿也将坍塌。最终,剩下一堆硬化的玄武岩残留在海底。
在冰岛人眼中,这是一张来自上帝的提示卡,它将回答一个古老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
直至今天,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仍齐心协力,持续监测、更新着岛上物种的生存数据。期望在铃声大作,叙尔特塞怀抱着“天机”坍塌为—堆海底碎石之前得到答案——那才是这座岛屿留给人类的永恒遗产。
责任编辑:吕仁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