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卖货的网红主播们特别火,有的全年带货销售额过亿。(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19年11月19日讯】今年直播卖货的网红主播们特别火,有的全年带货销售额过亿,但却又频频在直播中翻车,比如最近直播带货的一哥李佳琦工作室,就发了道歉声明,说他直播带货的阳澄状元大闸蟹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售后问题,而且李家琦也在直播中,把阳澄状元大闸蟹错误的说成了阳澄湖状元,因此真诚道歉。
随着这些带货主播的名头越来越响,也必然成为了众矢之的,所以我们看到,在舆论的密切关注之下,翻车事件也是越来越多。这其实都是关注度引发的错觉,所谓主播带货,其实你想想,跟二十几年前就出现的电视购物,没什么本质区别,都是一个主持人,在介绍这个商品,如何的好用,如何的便宜,如何的物美价廉,然后通过主持人的三寸不烂之舌,把死的说成活的,一开始电视购物的出发点是好的,把广告和内容时段打通,把商家的广告支出纳入到商品的优惠当中。这样既可以增加商家的知名度,又可以让观众得到实惠,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电视。可以说一开始电视购物还是有很不错的市场,而且收视率也不低。大爷大妈们非常爱看这样的节目,而大爷大妈也正是电视的主流人群。
时过境迁,现在年轻人不看电视了,所以电视购物的关注度下降,而年轻人则开始关注直播,关注短视频,所以电视购物又换了个马甲,重新转世,变成了俊男美女的视频带货,其实本质都是一样。依然是把商家的广告成本,纳入到商品的优惠当中。商家最终以量补价,消费者得到实惠。主播更是得到流量,赚取收入名利双收。这其实是一个多赢的商业模式。
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电视购物最后做坏了,就是这个问题,对于产品力的把控不严,电视台不光想赚收视率了,还要赚钱的时候,这种电视购物时间段也就全部外包了。结果就造成了越是假冒伪劣利润越大,他们投入也就越大。利润最大的商品,一定是质量最差的商品,最后电视台都懒得去制作了,于是外包制作公司开始自己找团队去拍摄录制,而节目中的明星,专家,主持人,也全都变成了演员,大家上演了一场精心的骗局。把劣质的商品,以次充好的通过电视这个平台卖给消费者,这时候商业模式其实就变了,变成了不良商家购买电视台的公信力,然后通过这个公信力,再赚取高额利润。他的商品本身就不值钱,通过电视的公信力叠加后,反而卖出了高价。最后结果是,不良商家赚钱,电视台损失信用,但是赚了收入,而消费者损失金钱的博弈结果。电视购物也就自然干不下去了。
带货主播,他们一开始都是靠自己的口碑做起来的,一开始不赚钱,积累流量。以产品为核心,逐渐赢得了信用,在这一阶段,他们通常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有问题的,大家也不会看到,自然就被舆论所淘汰了。而一旦他们拥有了巨大流量,成为了头部主播之后,就将面临第二阶段的考验,这就跟电视购物的衰落是一样的情形,会有更多的商家出高价,请他们去带货不靠谱的商品,从而购买他们的公信力,叠加在商品上,卖出高价。这时候主播们如果走电视台的老路,很快就会到处翻车,然后迅速衰落。电视牌照毕竟还是个稀缺垄断资源,所以电视台可以挥霍很多年,但是主播资源可并没有任何的稀缺性,如果口碑不佳,形象和流量很可能会瞬间倒塌。
所以,当这些主播们,跨出自己的领域,去广泛带货商品的时候,预示着危机也就来了。无论你怎么小心,其实都是没用的,一个人不可能了解所有领域,比如你就擅长美妆,在美妆领域,你一眼就能分辨好产品和次产品,但是在铁锅这个领域,你却是一张白纸,大闸蟹这个领域,水就更深了。你之所以能够吸引粉丝,是因为你专业,而在你不懂的领域,也要冒充专家,那么这就违背了主播带货最基础的商业逻辑。
大家不妨可以看看,多年以后,依然存在的主播,一定是在垂直领域不断向下深入的那些主播,如果要想活得长久,做成电视购物干不成的事情,你就必须守住第一阶段的底线,只做自己懂的事情,最擅长的事情,严格把控产品力。而那些试图多元化的主播,一定会惨败。
至于消费者方面,也提醒大家,在主播的推荐下买货没什么问题,但是要买跟他相关领域的产品,而不要去买那些新奇特的东西,消费者也要能分辨,哪些是商家补贴营销费用在商品当中,哪些是购买主播公信力,反而提价销售。如果你分辨不清楚,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买。
千万别太相信什么公信力,因为有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甚至包括那些电视台,不说电视购物,就是普通广告出来的商品,真的好吗?恐怕也未必。很多东西也是智商税的东西,因为他们也无法分辨。而且商品本身来说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标准,我不吃辣的,我就说你家的面不好吃,而他喜欢吃辣的,所以无论任何形式的广告,其实本质都是广而告之,告诉你这东西是什么,具体怎么样,对你有没有用,你自己判断。即便电视台,报纸,也不可能保证这东西一定好用。甚至绝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产生了天价的营销费用,所以电视报纸经常做广告的东西,反而是性价比偏低的。这些广告成本,最终也都是消费者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