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赏 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译赏

作者:华翰整理 发表:2019-11-26 04:2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奇文共赏: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译赏

魏征(580--643),唐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字玄成,巨鹿下曲城(今河北晋县)人。少时孤贫落拓,曾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投奔李渊,唐太宗时,成为重要辅臣,官至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孔颖达等撰周、隋各史,魏征受诏,总加撰定。深通历朝政事及兴败之由,敢于对当朝时弊和不当之举,进行劝谏,上疏直陈(疏:分条陈述)。太宗器重,所言多被采纳。他的著作流传下来的,除《隋史》序论、《梁书》等总论外,还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其言论,多见于唐朝吴兢所撰《贞观政要》。

原文 略

今译

我听说,要使树木长得好,就要加固它的根;要使河水流得长远,就要疏濬它的源头;要使国家安定,就要多行道德仁义。源流挖得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长远,树根埋得不牢却希望树木长得很好,道德仁义不深厚却希望国家安定,我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身担帝王重任,处于天下最高地位,不能居安思危、力戒奢侈而崇尚节俭,这也就像砍断树根却希望树木茂盛,堵塞源流而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凡是帝王,秉承上天大命治理天下,创业时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而坚持到底的,却没有几人。难道是创业夺取天下容易,守业治理天下困难吗?这大概是他们在艰苦、忧患中创业的时候,必然诚心诚意对待臣下,一旦功成,志得意满,便放纵感情,盛气凌人;诚心诚意,即使像吴、越这样的世仇,也能团结在一起;盛气凌人,则骨肉之亲也会疏远得如同路人一样。这样,就是用严厉的刑罚督责,用严威、盛怒震慑,他们也只能以幸免于惩罚苟且为安。而不会感怀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内心不服。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正是民众之心;水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审慎的。

如果真的能做到:看见自己心爱的东西,就要想到知足而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工程,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定;意识到自己地位的高,就要想到应该谦虚并加强自我修养;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要像江海下汇百川一样而能容纳一切;喜欢打猎,就要想到以三驱为度而不能任情滥杀;担心懈怠,就要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善始善终;忧虑耳塞目遮,就要想到应虚心听取臣下的各种意见;怕偏听谗佞之言,就要想到先正己身而贬斥邪恶之人;要加恩赏赐,就要想到不要因为自己高兴而使奖赏不当;要施行惩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自己恼怒而致滥用刑罚。要有这十种思考,弘扬九种传统美德,选拔贤能之人而任用,择取良好意见而采纳,那么,聪明的人就会尽献其才智,勇敢的人就会尽献其力气,仁爱的人就会播植其美德,诚信的人就会效呈其忠心。帝王文武并用,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何必还要亲自劳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职责呢?

集评 

后晋•刘煦:臣尝阅《魏公故事》,与文皇讨论政术,往复应对,凡数十万言。其匡过弼违,能近取譬,博约连类,皆前代诤臣之不至者。其实根于道义,发为律度,身正而心劲,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幸,中不侈亲族,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所载章疏四篇(包括《谏太宗十思疏》),可为万代王者法。虽汉之刘向、魏之徐邈、晋之山涛、宋之谢眺,才则才矣,比文贞之雅道,不有遗行乎!前代诤臣,一人而已。赞曰:智者尽言,国家之利。郑公达节,才周经济。太宗用之,子孙长世。

清•林云铭:此魏公贞观十一年之疏。以思字作骨,意谓人君敢于纵情傲物,不积道义以致失人心者,皆坐思耳。思曰:睿睿作圣。故有十思之目。若约言之,总一居安思危而已。十三年五月,复有《十渐不克终》之疏,非魏公不敢为此言,非太宗亦不敢纳而用之。千古君臣,令人神往。文虽平实,当与三代谟训并垂,原不待以“奇幻”见长也。

清•吴楚材:通篇只重一“思”字,却要从道义上看出。世主何尝不劳神苦思,但所思不在道义,则反不如不用思者之为得也。魏公十思之论,剀切深厚,可与三代谟、簿并传。

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卷二:评解以文论,总冒总收,有埋伏,有发挥,有线索,反正宕跌,不使直笔,排奡雄厚,不尚单行,最合时墨;以理论,忧盛明危,善始虑终,虽古大臣谟诰,不过如此。疏上,太宗即纳,此魏公所以称贤相,而贞观之治,亦几于古也。书后明良之遇,至难言矣,以魏征之贤,得遇太宗,疏上即纳,闻过若喜,虽古帝王置铎悬轺,立谏鼓,设肺石,迁善之速,不是过也。是以贞观之治,庶几成、康。即魏征亦得获保首领,告称贤相。此三镜之喻,所由足系人思也。

赏析

自古以来,明君莫过于虚躬纳谏,知人善任,贤臣莫过于直言敢谏,刚正不阿。魏征伴太宗十余年。直言上疏二百余次,太宗多能虚心听取,毅然采纳,应该说,这确是出现“贞观之治”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正因为如此,唐太宗被称为明主,魏征被称为贤相,已是千古美谈。

本文是魏征奏疏中有代表性的篇章,对历史上为政用人乃至成败兴亡的渊博见识,耿直敢谏而又善于言辞的性格和才情,都有所体现。此疏不是就某一具体问题的是非而进谏。而是就帝王在如何治理国家、对待臣下、加强自我修养等方面,提出十种应遵循的思想原则。其要点为“厚积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是带有根本性的,是“十思”的核心和基础。它并不限于唐太宗;观历代君王、官吏的成败得失,莫不出因于此。所以至今人们还视此为美政、美德。此疏表意直率,语言质朴,但又善于取譬说理、正反相证,因此道理说得透彻而又形象,易于为人接受。如:开篇便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用来引喻“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颇有事理如一,天经地义之概,不由人不信服。之后,又从反面来说:“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于是形成了不容置疑的气势。这样,就把人君必厚积德义、以求国家长治久安的道理,说得很透彻了。但是,这对全文来说,还是在打基础。怎样厚积德义以求国之安呢?于是作者提出人君当“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否则便是“伐根以求木茂,暴源而欲流长”,这才是全文主旨。作者还以回扣前喻、来突出主旨。然而,“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毕竟还是总的指导思想,总的原则,如何具体做到、具体落实呢?于是作者提出了“十思”,即面对十种情况应有的考虑、作法。可见,“厚积德义”而“求国之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十思”,有着明显的内在联系。全文可谓层层推进,顺理成章,脉络十分清晰。

就“十思”而论,有宏观问题,有微观问题,却都是帝王必然遇到或经常遇到而必须有明确认识,并能正确对待的问题。“十思”的提出,反映出魏征卓越的见识和思虑的周密,当然也体现着他的忠心和胆识。“十思”中的“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等,不仅对过去的帝王,是至关重要的,即使对今天各级在位者的从政,乃至平民个人的处世为人来说,仍有借鉴意义。无论古今,无论对于谁,它都是应该遵照实行的美德,是永恒的美德!

(源自《唐宋散文精华分巻》)

且看:

中共最怕人讲话,切望个个成哑巴。只干活,莫说话。不准有谏言,只要你害怕!定于一针(尊),就是用针缝嘴巴。独裁多是毒自裁,死于非命最悲哀!



来源:看中国来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