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帝师诸葛亮鞠躬尽瘁,辅助后主刘禅。(手绘插画:Winnie Wang/看中国)
历代帝王都非常重视对太子的培养和教育,太子老师的人选更是精挑细选。历史上亦出现了多位著名帝师,他们的名字更被加载史册。
鞠躬尽瘁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建安十二年,蒙刘备三顾,献上了为他筹划立国的“隆中对策”,成为刘备主要谋士。后刘备根据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益,建立蜀汉政权。曹丕代汉,他劝刘备称帝,任丞相。
公元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尚书令李严一起讬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是: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定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取其位。在刘备讬孤后,诸葛亮对后主刘禅尽心尽力,凡事亲力亲为,忧国忘家,于《出师表》中表明心迹,直至最后自己食少事烦,病死军中。在割据政权中,诸葛亮总揽朝政十余年,既不敛财,也不营谋私利或名位,以兴复汉室为任。
万历帝师张居正
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江陵人。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卒,年五十八,赠上柱国,諡文忠,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大臣。
末代帝师陈宝琛
陈宝琛于光绪元年(1875年)擢翰林侍读,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等好论时政,合称“清流四谏”。在光绪期间,曾任任江西学政,重修白鹿洞书院、任福建铁路总办,修漳厦铁路,并任福建高等学堂(即今福州第一中学)监督、创立全闽师范学堂(今福建师大)。宣统元年(1909年)奉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宣统三年(1911年),陈宝琛在毓庆宫行走,任溥仪的老师,赐紫禁城骑马。继任汉军副都统、弼德院顾问大臣。
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后仍追随溥仪。命修《德宗实录》。民国十年(1921年),修成《德宗本纪》,授太傅。民国十二年(1923年),引荐郑孝胥入宫。
1917年张勋复辟时,推举为内阁议政大臣。民国十四年(1925年),随溥仪移居天津。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满洲国成立,宝琛专程赴长春探望溥仪,拒受伪职。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乙亥二月初一日(3月5日)卯时,病逝于北平住处,归葬福州。陈宝琛有藏书十万册,“清末陈氏私家藏书之多,冠于全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