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恐作战今后将面对意识形态对决,为特种部队带来新的挑战。图为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Navy Seal)。(Wikimedia)
【看中国2019年11月29日讯】有一阵子,中东地区没有发生重大的反恐消息了。
不过,就在最近1个月,美国打击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出现两项重大进展。一、10月26日,伊斯兰国领导人巴格达迪(Abu-Bakr al-Baghdadi)被美国特种部队追杀,走投无路,最后引爆炸弹身亡。二、美军从11月下旬起,在叙利亚东部继续追击伊斯兰国残余势力,可能持续几天或几周时间。
回马枪
美军的行动让人感到意外。因为在稍早的10月初,美国开始从叙利亚北部与土耳其的边界撤军,川普(特朗普)(Donald)政府似乎不想再介入土耳其与库德族的纷争。不过,这项决定引起美国国会反弹,认为贸然撤军,不但背弃反恐盟友库德族,也会让俄罗斯、伊朗与叙利亚阿萨德(Bashar al-Assad)政权渔翁得利,并且增加伊斯兰国死灰复燃的风险。
没想到,形势峰回路转。事隔20天。美国来个回马枪,再度和库德族民兵组织“叙利亚民主军”(SDF)联手,猎杀巴格达迪。不仅如此,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麦肯齐(Kenneth McKenzie)11月23日表示,美国将在叙利亚东部留守500名美军,可望在未来几天或几周,“和我们的盟友叙利亚民主军继续沿着幼发拉底河流域,追击伊斯兰国的残余势力。”
形势如此翻转。难道川普的中东政策改变了吗?看来并不是。他还是坚持从叙利亚撤军,但是美国的利益应该确保,包括他所宣称的保护油田,不被他人所占,因此有必要留守少部分美军。至于,当地数百年打打杀杀的历史恩怨,他不想淌这场浑水。
川普的这番说法,听起来似乎有些随兴而不够谨慎。但是,从美国去年10月公布新版《国家反恐战略》的内容来看,川普的反恐战略还是有其逻辑性,甚至带有变革色彩。
伙伴反恐
根据新的反恐思路。战术上,美国不需要在中东地区重兵把守,既消耗经费又徒增伤亡,美军应该是保持弹性,根据需要而适时投入兵力,完成任务后打道回府。因此,美军要完善联合作战体制,能够快速反应,做到“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发挥关键致命的角色。
在战略上,美国要加强国际伙伴的反恐能力与合作,把反恐任务更多地交给当地的利益相关者和民间团体,美国居中协调,提供必要的装备与训练,同时互通反恐情报,包括面部图像、指纹图像和眼睛虹膜辨识等生物特征数据,以及目标所在地的地理位置等数据,提高对恐怖分子的精准打击。
这次美国以不到100人的特种部队,成功猎杀伊斯兰国领导人巴格达迪。数周后,美军与当地民兵组织若能有效打击伊斯兰国的残余势力。如此一来,就可以证明新的反恐战略是可行的,将会促成美国近乎20年的反恐战争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从战术的观点,我们来看这次美军猎杀巴格达迪的大致经过。
猎杀行动
根据多方报导指出,猎杀行动发生在10月26日深夜11点,8架美军直升机搭载70-80名特战队员,主要由美国陆军“三角洲部队”(Delta Force)和“游骑兵部队”(Rangers)混编组成,从伊拉克库德自治区某地起飞,沿途穿越土耳其与叙利亚领空,还一度进入俄军的雷达范围,最后飞抵叙利亚西北部,距离土耳其约4英里处的边境小镇巴里沙(Barisha)。经过一阵徒步,特种部队对一处高墙围绕的复合式建筑物发动突击。
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麦肯齐认为,巴格达迪会躲在这个非伊斯兰国控制下的区域,目的在避人耳目。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引用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显示,除了动用特种部队,美军还派出F-15战机与MQ-9无人机轰炸目标现场。另外,还有多艘军舰作为支援。
川普说,美国掌握巴格达迪行踪已有“几个星期”,但这段时间叙利亚北部情势不稳定,加上巴格达迪生性多疑,行踪一改再改,因此美国一直按兵不动,以免打草惊蛇。直到攻击前的48小时,美国中央情报局综合土耳其、叙利亚库德族等多方情报,经过比对确认巴格达迪的具体位置,川普才下令攻击。
麦肯齐说,川普总统选择直升机的攻击方案,并且开绿灯,充分授权军方执行猎杀任务。他还说,库德族民兵组织“叙利亚民主军”提供的“初步情报”,对突击行动极有帮助,因此他们是这次行动的一环。但突击行动只有美方人员参与。事后,“叙利亚民主军”指挥官艾布迪(Mazloum Abdi)在推特上证实,与美国进行情报合作,导致这次历史性的成功行动。
体系作战
川普总统也公开指出,在这次攻击行动中,他要感谢俄罗斯、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以及叙利亚库德族,对美国提供实质上的支持。
总体来看,猎杀巴格达迪,不仅是反恐行动,更是以“一体化联合作战”为基本作战样式,而形成的一次大体系支撑的精兵行动。表面上,派出8架直升机、70-80名特战队员,但是天上有卫星提供信息支援、海上有军舰接应,陆上有美军在周边地区的军事基地进行支援。攻击行动虽是战术性质,实际上是一场多维、立体的战略性行动。从第一线用兵,到白宫战情室的全面掌控。
这让人想起2011年5月,美国击毙盖达组织首领本拉登(Muḥammad bin Lādin)的情景,两者在用兵的思路上基本一致。
其中,最关键的是,总统的充分授权。在采取行动之前,美国中情局对本拉登的具体行踪并未100%把握,奥巴马(Barack Obama)总统还是下令攻击,赌上政治生命。这一点川普比较幸运,目标情报非常准确。为了避免外交后果,奥巴马倾向使用B-2隐身轰炸机,对本拉登的藏身之处进行外科手术式空袭,一劳永逸。但军方建议用直升机搭载海豹突击队员进入巴基斯坦境内猎杀本拉登。奥巴马接受了,并充分授权。川普在这次行动中也是如此。
相比之下,川普和奥巴马在猎杀行动中的最大差异,就是在行动前的关键时刻,川普向有关国家通气,交换意见;而奥巴马为保密起见,第一个就删除下属提出与巴基斯坦的合作方案,确保在绝密的情况下展开攻击行动。难道川普不担心消息走漏吗?或是他更看重加强与国际伙伴之间的反恐合作。我认为,他应该是倾向后者,这在去年10月公布新版《国家反恐战略》中,已经列为今后的反恐方针了。
东山再起?
接下来,全世界都在关注,巴格达迪死后,伊斯兰国从此就销声匿迹?还是仍然以不同形式继续存在,准备东山再起?
美国前国家反恐中心副主任麦可‧永田(Michael Nagata)说,巴格达迪的死,尽管受到欢迎,而且非常重要,但是对伊斯兰国的领导层来说并非灾难性的打击。
2014年美军攻击伊斯兰国的初期,永田曾担任特种作战指挥官。据他的了解,伊斯兰国拥有一批年轻且经过艰苦历练的领导人,他们正在恐怖组织的全球网络中往上攀登。巴格达迪虽然死了,伊斯兰国也不会是一个残缺不全的组织。他判断,“伊斯兰国领导层的能耐,从深度到广度,对于一般的恐怖组织来说都是前所未有。”这种评价,让人毛骨悚然。换言之,今后的反恐形势不但不会因为巴格达迪的死亡而消停,反而会更为棘手。
意识形态
不仅如此。美国前中情局反恐分析师培里兹(Aki Peritz)认为,干掉巴格达迪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它不仅仅是一个恐怖组织,“它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因此,消灭伊斯兰国的思想,比发动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要困难得多。
反观美国,去年10月公布新版《国家反恐战略》,其中一项特点就是强调意识形态的反恐。当时,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John Bolton)向外界强调,和上届政府不同,新的反恐战略确立意识形态反恐的重要性,由此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反恐策略的覆盖面。
博尔顿在白宫还对记者说:“我们打击的是恐怖主义的意识形态。我想总统很久之前就有这个看法,如果我们不认识到在进行一场意识形态的斗争,就无法有效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