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燕京大学首任校长的司徒雷登(左二),1946年7月成为当时美国驻华大使。(图片来源:公用领域)
【看中国2019年12月25日讯】1844年12月美中签署“望厦条约”,作为美中关系起点,到现在刚好175年。175年来,美国对中国从同情演变到敌对,所料不及,说明了这个世界真的变化太快。
12月8日中国突然下令,将全国属于美国制造的电脑,限定时间移除,并且禁止美国商会会长进入澳门,以及驳回美国航母停泊香港的申请,美中关系突然陷入紧张。但是12日,两国表示第1阶段贸易谈判协议已经签署,美中关系忽冷忽热,让全世界一片混乱,全球媒体对未来经济展望相当悲观。倒是台湾红色媒体开始带风向,表示美中关系要好了,指责台湾站错边,企图影响选情。美中第1阶段贸易协议仅仅是关税暂停,其他科技战、间谍战、金融战打得更火热,说美中会恢复和好,根本是睁眼说瞎话。
中共先强硬,当然是对美国很快时间通过“香港民主人权法”以及新疆和西藏人权法,所做的反应,加上贸易战争缠斗,已经使中国经济受到重创,美中未来关系,实在无法乐观。但是,先强硬随后软化,是中国一向战略方式,显示中国有必须妥协的压力,而夹在美中之间的台湾,未来的动向也更令人关切。
晚清时代,中国被西方国家分食,国家沦落悲情,至今仍然是中国民族主义盛行主因。但是把二战崛起的美国,视为首要敌人,则是红色中国战略的错误,以至于在1951年韩战爆发后,中共开始透过洗脑教育,向全国灌输“邪恶美帝”的观念,这种一股脑,仇视美国的意识形态,至今仍然无法破除,埋下美中交恶的历史因素。客观来论,美国对中国恩多于恨,或者说,在中国最倒楣的帝国末期,美国是唯一对中国伸出援手的国家。即便在1901年,义和拳作乱引发八国联军攻进北京,以及随后的“庚子赔款”,美国虽然也是索赔国家,但是美国并没有把这些赔款做为己用,反而用来筹设中国年轻学生赴美留学,为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保留了力量。认真来说,也是恩大于怨。以至于民国以后,当红色共党革命在中国翻腾的时候,美国政府仍然有不少人对共产党表示同情,如同一战之后,威尔逊总统同情苏联共产革命一样。
美对中恩多于仇
回顾这段历史,必须从更早的晚清时代说起。1842年中英爆发第1次鸦片战争,一个外强中干的中国真实面貌,暴露在世人眼前。沿海一带很多无法生活的中国人,搭上美国淘金热,第一次来到美国打工——俗称“猪仔”,这些人受聘在加州的河川,从沙中找寻黄金。20年后,越聚越多的华工,已经威胁到欧洲移民的生计。1865年,旧金山码头发生第一起洋人殴打华工案件,美国这个多元种族社会,黑暗中正在酝酿一股排华风暴,加上1870年美国经济萧条,排华案件增多,当然社会上也有另一股同情华人的力量。1871,美国纽约“哈泼杂志”刊登一幅漫画,一群带着西部拓荒帽、穿着牛仔裤的壮汉,手上持枪或刀,对着一位躲在墙角下绑着长辫子的中国人怒骂威胁,旁边站着一位金发西方女性护卫着这位中国人,女人对着这群壮汉说:“请你们放手吧,这里是人人平等的国家。”漫画的旁白是“哥伦比亚小姐”,意思就是自由女神的象征。
根据统计,从1842年到1882年,40年来中国来美国的移民工来到30万人,从西部铁路开发到洗衣场,几乎都可以看到华工的身影,多数华工可以耐劳,不休息,工作认真,已经变成欧洲移民工威胁。于是,各地开始有打击华工法令出现,例如:1852年加州通过“外国矿工加税法”,对华工加税;1854年,加州法院颁布“华人不准作证法”;1870年,旧金山政府通过“路边不准挑担法”。这些法令有很高针对性,但是如此恶劣的风气下,仍出现一股温暖。1868年,国会通过“柏令建条约”,这个条约的推动者就是柏令建(BRINGGAME),柏令建在1862年担任美国驻中国大使,他刚到中国,就对这个被西方压迫的国家人民深表同情,并且用自己的力量组织一个西方大使俱乐部,希望大使馆应该用善意对待中国官员和人民。1867年柏令建卸任后,转变身分,变成中国外交部对西方国家的联络人。1868年,柏令建推动下,所谓“柏令建条约”终于通过,根据这个条约,美中之间关系必须维持平等互惠,美国尊重中国领土管辖权,美中两国双方同意给予对方港口和航行权利,两国人民宗教信仰不受迫害,两国人民有迁移居住自由。这个条约签约后,中国移民工进入美国来到最高峰。
排华法案伤害华工
1872年,第一批中国到美国的留学生抵达美国,一共有30位15岁以下少年。但是,好景只有10年,1882年,美国总统阿伦亚瑟在众多压力下通过“排华法案”,法案刚通过,华工很快降到零,排华法案对华工移民伤害巨大。根据当时说法,国会议员认为西部大开发铁路已经完成;第2,华工有特殊信仰,无法接受基督教模式生活;第3,华工的工作,已经排挤欧洲移民的就业机会。排华法案基于三大理由通过,结果这个法案到1943年,才被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废止。
回头来看,对华人最友善的柏令建条约,谈到这个条约的推动者柏令建,这里必须先谈到一位柏令建好友马克吐温,这位美国文豪才是真正的亲中派大将。1867年,柏令建卸下美国驻中国大使任务时,曾经向华府推荐由马克吐温接任,但是马克吐温拒绝了,可见这两人交情匪浅。马克吐温仍然喜欢他的记者工作,马克吐温曾经当过很长时间记者,在夏威夷旅行时和柏令建熟识,马克吐温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好笑的一件事就是,白种人自认,比起其他种族而言,白人比较不野蛮。”马克吐温在日记中,写下他对中国人的评价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和平、安静、温和、勤劳的民族,他们尊敬自己的祖先,这是很好的美德。”——详见邓树桢所写《马克吐温的中国情结》。
马克吐温任职“旧金山纪事报”时,曾目睹白人欺负中国人的场面,白人放狗咬华人,甚至小孩子也无缘无故欺负华人,白人警察处理这类案件,也充满偏见。他把这些故事,写在他的专栏,替华人仗义执言,这些文章也影响他的好朋友柏令建,因此埋下推动亲华条约的动机。1868年柏令建条约通过后,柏令建到纽约会晤马克吐温,当时马克吐温在“纽约论坛报”任职,马克吐温替柏令建安排一场演讲,并且以专栏写了一篇评论,题为“与中国的条约”。马克吐温说:“这个条约通过,提升华人的地位,让中国人拥有人权,那些放狗咬人的白人或丢石头的恶人,将无法再用这种侮辱人的方法当作消遣。”
华工在美国的血泪故事太多,是否因为这个条约受益,实在很难纪录。但是美国对中国人态度,近几十年来,也随着政治情势改变。
1949年,美国居中调停国共内战失败,美国大使馆仍然留在南京,最后一刻尝试和红色中国建交,可惜无功而退,从此美国就夹在“两个中国”的矛盾中。1979年美中恢复邦交,结束25年冷战,美国一厢情愿以为可以扶持中国经济发展,把中国导向自由民主国家,40年后的今天也宣告失败。今天,美国川普(特朗普)总统一反“姑息主义”,对中国宣布贸易战争,于是美国从姑息、忍让走向敌对,美国民间对中国的恶感也来到60%。很显然,问题并不来自美国,而是来自中国的战略。
回顾这一段漫长的历史,美国认为中国恩将仇报,中国认为美国是打压中国崛起的杀手,双方认知已经南辕北辙,无法回到同一条主轴。所以就算美中签下第一阶段协议,希望把贸易战争停止下来,恐怕也不太可能让陷入谷底的中国经济复元,离开中国的资金和外商,也不可能很快回来,中国面临更大的内部稳定问题。但是一切问题的起源都是美中关系,证明了红色中国可以收买一部分美国人,却无法收买全部美国人,可以说,中国的成败,真正问题都在于美中关系的变化。简单说,习近平的强国崛起冒犯了美国,替自己挖了坟墓。
(文章由《民报》授权《看中国》转载。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