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形势严峻,大规模失业潮来临。(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19年12月28日讯】民以食为天,吃饭穿衣都需要资金的支撑,百姓需要收入应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但是现在,就业出现了大问题。外部与内部因素叠加,中南海难以应对大规模的失业潮,这对给社会的“稳定”造成冲击,而其发布的文件更显事态急迫。
中国总理李克强近日签批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将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于进行经济性裁员的企业,指导其制定和实施“职工安置方案”,全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全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中国官方上述举措,凸显中国就业形势严峻,大规模失业潮来临。
我们先看一下来自内部的压力:
中国教育部2019年10月31日发文称,2020届高校毕业生预计874万人,相比2019年增加了40万人,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局成为重中之重。(这其中不包括中专、职高、技校的毕业生,这部分人群数量粗略估算超过600万)
中国发改委2019年4月8日在其网站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其中,包括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
2014年,中国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要求“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而后在2016年宣布正式实施《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提出刚性目标:2016年-2020年期间,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
2014年3月,李克强答记者问时说,“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也难以增加社会财富。我在基层曾经访问过一些‘零就业’家庭,一个家庭没有一个人就业,真是毫无生气,没有希望。现在我们全国每年要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1000万人以上,还要给600—700万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留有一定的空间,所以要有合理的GDP增速。”
李克强在2013年10月21日做经济形势报告时称,“经人社部和有关方面反复测算,都认为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经济增长”。
2019年中国经济情势持续下滑有目共睹,经济成长率能否保住官方规划的6%受到瞩目。2019年一季度(GDP增长)是6.4%、二季度是6.2%、三季度是6.0%,四季度则可能“破6”。这还是假设官方数据没有水分的情况。
此前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预测,中国2020年GDP增长幅度会进入“保四争五”阶段。未来数年,中国的经济将维持减速,他以“保四争五”形容对未来10年的展望,主要受中美贸易战冲击加上中国以“国进民退”为代表的改革停滞影响,估计2020至2030年平均经济增速不会超过5%,甚至担心GDP能否保持在4%以上。
官方智库中国社科院2019年12月23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2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和中美贸易战影响持续发酵,周期性、结构性、摩擦性因素叠加作用,中国就业局势变数和压力都在增加,各种风险集聚。
然后再看一下来自外部的压力,外需不振与贸易战等因素:
2019年12月26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洛朗斯-布恩发出预警,2020年世界经济增速最多将以2.9%封顶,这将是2009年世界经济衰退之后的最低值,“全球进入了令人焦虑的时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预计,2020年将有小幅上升空间,可达到3.4%,但其首席经济学家基塔-哥皮娜特认为,可能性“非常渺小”。明年世界经济增速节奏如何,主要影响因素逃不过中美之间的贸易战走向。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12月初发布报告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中美贸易战演变可能严重冲击中国就业。根据现有各行业销售利润率进行的测算表明,加征关税的幅度如果达到21%至24%,对就业的负面冲击将会迅速显露。如果关税进一步提高,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橡胶和塑胶制品及金属制品等行业可能会出现较大规模的失业,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等对美出口行业较为集中的省份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失业压力。
2019年7月24日,中国大型投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CICC)发表的报告说,中国的工业就业人数自2018年7月起减少了约500万,占总工业就业人口的3.4%以及全国总就业人数的0.7%,其中有将近200万的职位丧失是与中美贸易战有关。有8个制造业行业直接受到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在此当中,计算机和通讯设备行业的岗位流失最严重,减少了4.9%;橡胶塑料行业的就业率下降了3.8%;电气机械行业的下降了2.8%,金属行业下降了2.6%。(该报告的数据截止于2019年5月底)
一些跨国公司也关闭了部分或全部在中国的工厂,并把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也影响了整个产业链与人员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