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钗处理事情来看,看得出她是一个见过人情冷暖,认真处理过繁琐家事的人。(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以金钏之死的事来证明宝钗冷漠,站不住脚。相反,在金钏后事的处理上,完全看得出是一个见过人情冷暖,认认真真处理过繁琐家事的人。她成熟、干练,对下人也够厚道,真怪不得贾府上上下下都喜欢她。但也许正是这份人情练达的成熟,让她如论如何也得不到宝玉、黛玉那份纯真的欢喜。
薛宝钗在王夫人面前对于金钏之死的一番言辞,一直被网友贴上冷酷的标签。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的认知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贴标签,比如上来就先把人物归类为好人或者坏人,比如把现代人的价值观代入古典小说等等。故而有今天这一番言论。
此文的目的不是要证明宝钗并不冷酷,而是要分析宝钗为什么要如此“冷酷”地处理。
薛宝钗为何“冷酷”处理金钏事件
宝钗听到金钏投井而死的消息时,是和袭人在一起的。听完事情原委,袭人想着平日里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而宝钗只是道了一声“这也奇了”。这种写法是很合二人身份的,袭人和金钏同属大丫鬟,跟鸳鸯、平儿他们应该是私交很好的,所以袭人作为朋友会流下泪来。但宝钗是小姐,而且是亲戚家的小姐,跟姨妈的丫鬟关系应该是不很亲近的,所以首先不是伤心,而是纳罕、疑惑,为什么好好地平白无故地投井了呢?这也说明了,宝钗并不知道金钏之死的原委。
一、安慰王夫人
在没弄清事情原委之前,先得安慰王夫人。宝钗到王夫人那里,并没有慌着安慰,是王夫人先提起这事儿的。上一段原文:
王夫人便问:“你从那里来?”宝钗道:“从园里来。”王夫人道:“你从园里来,可见你宝兄弟?”宝钗道:“才倒看见了。他穿了衣服出去了,不知那里去。”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这句谎话宝钗当然不会信。但在不知道事情始末的情况下,王夫人给了宝钗这么一个解释,宝钗当然只能顺坡下驴。
丫鬟把主子的东西弄坏了,主子辞退了她,丫鬟回家之后自杀了。这是宝钗耳朵里的版本。任何一个讲理的人听到这个版本的故事,于情于理,都是怪不到王夫人头上的。所以宝钗这里为王夫人开脱,把责任完全推到金钏身上,并非没有道理。毕竟在这个版本里,王夫人有权把犯错的丫鬟赶出去,而犯错的丫鬟为这点小事而想不开,拿自己性命赌气,还真是丫鬟的不对。
二、说词与处理方式
再看宝钗的处理方式。“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在王夫人说的故事版本下,这个处理方式是妥当的,毕竟是丫鬟自己自杀,王夫人不担责任。但是王夫人心虚啊,一下给了五十两银子啊,还要给两套新衣服啊。要知道赵姨娘的兄弟、探春和贾环的舅爷死了,才给二十两啊。
宝钗见姨妈边说边哭,实在伤心,自然要继续安慰的,于是顺手把自己的新衣服拿出来给了金钏。有人认为这里宝钗是在故意讨好王夫人,好为以后嫁给宝玉铺路。其实,宝钗为人一向大方,习惯性的帮助别人(说卖人情也行),哪里有故意讨好。要讨好的话,也该像王熙凤一样讨好老太太才是吧。湘云想请客又没钱,宝钗送了一顿螃蟹宴;黛玉需要燕窝调理身体又不方便跟贾府开口,宝钗每天差人送;邢岫烟在大观园里无人照拂,也是宝钗暗中接济,不让邢夫人知道。这样的家境,这样的人品,举手之劳的事,她不需要也不屑于讨好谁。
在看后文,宝钗拿了衣服回来,见宝玉坐在王夫人旁边垂泪,一见到他,母子俩掩口不说了。“宝钗见此光景,察言观色,早已知觉了八分,于是将衣服交割明白。”也就是说,宝钗跟王夫人讨论金钏之死的时候,并不知道金钏因何投井。看出来的时候,事情已经处理得差不多了。除了把衣服交割明白,心里明白又知礼数的宝钗还能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