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山人海的台湾夜市。(图片来源:Pixabay)
【看中国2020年2月25日讯】“只要在美国出生就是美国人”的属地主义,数十年来丰富了美国人口的组成,也因为种族多元,一个不具悠久历史的国家,却创造了近代文化霸权。美国深受其利,回过头再以它强盛的现状,吸引无数外国人来这里追寻美国梦。90年代,包括拉美、亚洲妇女曾是“赴美生子”的大宗,他们正是把取得美国籍视为对子女的另一种人生保障。
那个年代,甚至有不少正待分娩的孕妇,会为了“生一个美国孩子”冒险搭机飞往美国。甚至还有专办这类一条龙业务的公司,从翻译、待产到条列“产妇机上注意事项”,再到配合亚裔分娩风俗习惯,直接设立比照产妇原生地,且有规模的坐月子中心,连孕后中药补品都一应具全。
其中韩国妈妈因为带动一股“远征分娩”风潮,受到美国媒体广泛注意。包括台湾、香港、中国类似案例也所在多有,身为父母,他们认为这等于替孩子做了有利的选择,又至少有不必服兵役(台、韩)或是多了可接受美国教育的机会。
除了一些可见的现实利益考虑,更有基于对自己国家当下不确定感而生远走他乡的念头。1980年代的韩国,正值民主转型进程的阵痛,不少人尽管经济条件充足,但威权体制的高压控制让人不耐,反威权体制的街头运动却也令人不安,向全世界敞开双臂的美国,适时提供了移地而居的大好机会,有办法的就移民,能力有限的或可“远征分娩”,几代而至,纽约曼哈顿今天会有个“韩国城”(Koreatown),并不让人意外。类似的情境,台湾人应该也不陌生。
只是,无论韩国还是台湾,当有父母选择让孩子取得美国籍,接受美国教育,接轨美国生活的同时,他们自己国家的变化并没有因此停滞,变好、变坏都还在继续着,关键就在留下来没有其他国籍选择的人,他们打算如构造一个自己走不了(或不愿意走)的地方。
像是韩国,在一面有家庭前仆后继“远征分娩”的年代,这个国家也在许多有志之士的带动下,走上曲折的民主化之路。如近年兴起的“逆权”电影所示,其实当时有更多的检察官、记者、学者、医师和年轻人,选择透过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彼此涓滴成河,集结起来对抗社会根深蒂固的不公不义,由此,去换得一块土地上日后多数人民生活的保障。这样的时间是费时的,付出的心血是费力的,不过也唯有国家获得变造改良,他们的下一代才可以不必跟着“远征分娩”,不必是美国,也有机会尽可能得到一样圆满的成长环境。
一个人在自己生长的地方,不管是奋起抗争,还是兢兢业业工作着等待黎明,尽管各有所求,但此时国家的意涵,恐怕已不仅仅是伴随一纸“国籍”而来的利益可以道尽,甚而包含了人和土地的感情,以及看着因为一己之力,一个从小生长的地方能有幸朝好的方向发展,于是鼓励了彼此继续并肩同行。
回头看台商陆配,乃至陆配之子在这次肺炎风暴下的返台问题,关心他们的处境,以人道之心维护其家庭亲情,以法律论证其国籍归属,各有理据;但两岸之间“你们”和“我们”的界线在这起事件中愈显清晰,却未必纯因“台湾民族主义”或所谓的民粹使然,而可能一定程度是过去以来,一群人明显“颂中贬台”,而今且无视台湾专机不可行,共机先绕台等等的荒谬,及至中国在在重复对台湾各领域的无理压制,自然累积形成今天的情绪反应。于是当仅以人道论责斥台湾未积极接引滞留武汉同胞,实则也凸显了其理路上,中国之前台湾非“弱”即“错”的惯性逻辑。人性已然扭曲,其人道的呼唤还能几分动人?
一如韩国,台湾不是没有过国人前仆后继选择拥抱美国梦的遗憾,但不也直到当有人大举拥抱中国,才真正感受到因中国因素而来的“弃嫌”,以中国梦为志者,或许只看到了因“身分”可在台湾取得的必然权利,却未必认为自己对眼前这样一个艰辛的国家具什么义务,那怕只是道义上的义务都非常缺稀。而若今天不是仍有相当程度,未把希望和未来乃至下一代都寄讬在中国的台湾各行各业人士,中国肺炎漫溢的一刻,台湾能有现下的基础,成为受困中国台人间再一次的有利选择?疫症过后,风暴平息,又有多少会选择与台湾共生续存?这是一个无需昭告天下,却必然得摸着良心作答的问题。
(本文为《上报》独家授权《看中国》,请勿任意转载、抄袭。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