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丞相诸葛亮。(手绘插画:Winnie Wang/看中国)
古人常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出将入相,也成为了无数古人的梦想。而与“将”的主征战、杀伐、武略不同;“相”作为文官之首,吸引的自然是无数文人、才子,他们穷其一生,恨不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而得益于古装影视剧的热播,“丞相”、“宰相”也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熟知的“相”,但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这些古装照的不严谨,让很多人都傻傻分不清“丞相”、“宰相”之间的区别,都以为“丞相”与“宰相”是一回事,事实上两者之间有着相同之处,但不同之处也颇多。
丞相的设立
丞相最早始于秦朝,由秦武王设立。秦武王是个很有抱负的人,他耻于与六国为伍,见六国都设有相国一职,便把秦国的相国一职,改称为丞相。秦武王二年(前309年),秦武王在秦国设置丞相官位,设左右丞相各一人,任命甘茂为丞相兼领上将军,樗里疾为右丞相。命甘茂等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通志》、《通典》乃至《文献通考》里面都说:“黄帝置六相。尧有十六相。殷汤有左右相。周成王有左右相。”这些都不可信。“相”作为“高级助手”的意思乃至春秋左右才出现,黄帝他们不可能提前知道。
《汉书》中记载如下:“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有两长史,秩千石。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汉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但是出土文物证明这个记载是错误的。
何为丞相?
丞相,作为中国古代的官名,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在《说文解字》之中“丞”字作:“翊也,从从卪从山。山高,奉承之意”;“相”字作:“省视也”之解。由此可见,丞相乃是辅助天子之人。
不过,最初的丞相却并非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确切的说,在先秦时期众多诸侯国得益于社会结构的变化,在相继设置相、相邦之后,面对繁杂的国事自然需要副手来襄助一二。于是,便有了丞相一职务,也就是说最初的丞相至少是二人之下的。
而这一职务的延续则得益于秦国的统一,建立了秦王朝的需要。秦国在秦惠王时(公元前334年)设置了相邦一职负责辅助秦王治理天下,吕不韦也成为了秦国最早的相邦,不过后来由于嫪毐与赵姬苟合、嫪毐谋反之事告发,吕不韦被牵连免职,相邦一职也便一直空悬。
丞相的演变
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但跟丞相一职不同,因为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这证明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丞相是相邦的副手,相国地位高于丞相。秦国的第1个相国是樛游,后来秦武王增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国与左右丞相同时并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续保留左右丞相。秦二世时,秦朝才又增加设置了中丞相一职,此时左丞相、右丞相、中丞相同时存在。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西汉也设丞相,至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这段时间有300多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自哀帝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并任丞相,但时间很短。三国和晋南北朝370年间,除蜀和东晋初年、北朝较短时间外,不设丞相,隋朝不置丞相,唐宋时期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南宋干道八年(1172)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
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丞相的1600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丞相与宰相的区别
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不是具体的官名。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